本文轉自:巴中日報
本報訊 今年春學期實施課間改革以來,通江三中將課間時長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通過科學規劃讓“黃金15分鐘”釋放出育人新動能。
3月27日9時35分,第二節課下課鈴聲響起,教學樓瞬間綻放生機。七年級走廊拐角處,6名女生正進行花式毽球接龍;操場東南角的“靜享空間”裡,八年級8班蒲家豪與同伴專注閱讀《三體》,不時在筆記本上記錄心得;而在三樓連廊的“思維驛站”,10余名學生圍著九年級4班的“社交達人”杜飛揚,聽他解析最新科技動態,他眉飛色舞,並自豪地說:“無網導航導你走天涯,我周末驗證啦,你們要不要啥時候也試試?”“你啥時候旋上太空出個差?”“我預想神州45號載我上太空給你摘水果回來。”
在九年級10班教室,學生張有志正幫同桌推導數學公式,窗邊的“植物觀察站”圍滿記錄多肉生長的學生。班主任何建平說:“多出的5分鐘像神奇的緩衝劑,既緩解學習壓力,又催生出自發性學習共同體。”
改革成效正從課間向課堂延伸。教務主任趙甫平展示的數據表明,實施新規后,課堂專注度平均值提升21%,九年級物理組創新設計的“課間微實驗”專案,更使抽象概念理解率提高37%。正在指導羽毛球對攻的體育教師謝鑫海感慨:“現在的孩子眼裡有光,他們真正成為課間的主人。”(通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