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出現消瘦的癥狀,可能是由於飲食不當、藥物因素等非疾病因素引起。也有可能是胰島素抵抗、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胃腸道吸收障礙、糖代謝紊亂等因素導致。
一、非疾病因素
1.飲食不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控制飲食,經常吃高脂肪以及高熱量的食物,如肥肉、炸雞等,則會導致體內攝入的總能量大於消耗的能量,從而造成體重下降的情況;
2.藥物因素:部分降血糖類藥物可能會刺激胃腸黏膜,影響食慾或增加胃腸道負擔,進而使機體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物質,因此會出現上述癥狀。
二、疾病因素
1.胰島素抵抗:當身體內存在胰島素抵抗時,會使得葡萄糖不能進入細胞內進行儲存與利用,而是在血液中堆積,此時就會因為饑餓而導致體內的蛋白質被分解,最終引發消瘦的現象;
2.胰島β細胞功能缺陷:若患有該病後,會使胰腺分泌出過多的胰島素,從而使血糖降低,並且還會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導致大量葡萄糖隨尿液排出體外,繼而誘發低血糖反應,嚴重者甚至會引起昏迷現象;
3.胃腸道吸收障礙:當患有糖尿病之後,容易對胃腸道產生一定的損傷,使其吸收能力減弱,因此會造成營養不良,表現為消瘦等癥狀;
4.糖代謝紊亂:當發生糖代謝紊亂時,會導致人體處於負氮平衡狀態,此時機體會將自身組織蛋白作為能源來維持生命活動,長期如此則可導致消瘦。
除以上相對常見原因外,還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比如腫瘤性疾病等。建議前往醫院內分泌科就診,完善血常規檢查、生化檢查、CT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