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車深陷三大效應負面作用,品牌未來發展之路是否還能順暢?
更新于:2025-04-12 18:01:47

回顧:

2025年4月5日淩晨,一輛小米SU7標準版車型在湛江市徐聞縣曲界鎮376省道路段,車輛在駕駛員手動駕駛狀態中與一輛兩輪電動車發生碰撞。事故發生之後,司機肇事逃逸;目前司機已經被執行逮捕。

事故造成兩輪電動車駕乘人員(共計兩人)當場死亡,電動車鋰電池起火並引燃肇事的小米汽車。

司機陳某迫於公安機關的追捕壓力投案,現已以涉嫌交通肇事罪逮捕。

 

一起惡性交通事故再次引起一些網友的熱議。

可是討論的話題本應當是肇事司機的惡性行為和應當受到哪些懲處;然而卻有一些網友把評論的關注點集中到小米汽車和品牌之上。這樣的觀點顯然存在偏見,首先該車是人工駕駛引發交通事故,其次車輛起火是因為被撞擊的兩輪電動車電池起火進而被引燃;在這一起交通事故中並沒有與小米SU7標準版車型相關的、需要進行技術解讀的話題,那麼依然往這個方向進行評論則有主觀惡意之嫌,至少是存在偏見的。

對於肇事司機陳某而言,導致兩人死亡並肇事逃逸的違法行為足夠使其面對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並且會面對終身禁駕的處罰。

 

三大效應困擾小米

交通事故幾乎每天都在發生,一年之中會有數萬人死於交通事故;比如《中國統計年鑒2024》的數據顯示前一年的年交通事故造成人員死亡數量達到六萬餘人!更早的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顯示四年前全球約有119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也就是說上述案例在系列交通事故案例中並不具備典型性和代表性,至少沒有必要關聯到品牌而過度解讀。

可是似乎只要與小米汽車相關的事件總會被“特別關注。”

 

為何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筆者認為這是三大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為:

  • 熱點效應
  • 輪暈效應
  • 孕婦效應

熱點效應很好理解,當某一個品牌、產品或人物容易迅速引起公眾關注的時候,其必然容易吸引大量媒體的關注;進而實現在短時間內迅速且廣泛傳播的結果。媒體總是要“抓眼球”的,其非常重注眼球效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足夠多的點擊;那麼小米汽車則應該重新思考品牌行銷策略,在雷軍或品牌的任何一條動態都可以隨時衝上熱搜的前提下,流量就是一把“雙刃劍。”

此時的流量已經可以達到“造神”的程度,當一個人或品牌被推捧到過高的位置時,這樣的品牌實際已經被“神話。”此時則不容許出現任何錯誤,否則評價將會快速逆轉——如果這件事情是由第三方來做的話,那麼這就是典型的“捧殺。”

所以一個品牌的熱度不宜總是那樣高,小米汽車不能“自我捧殺。”

 

相信輪暈效應是小米汽車亟待去改變的,於是才有了不斷的熱搜。

輪暈效應可以理解為成見效應,這是一種認知偏差現象;小米起步初期主打數碼產品的高性價比,於是一度被戲稱為“DS”品牌。而近幾年里的小米品牌正在持續沖高,品牌定位在持續向上。小米汽車的出現也是説明小米品牌和集團公司改變整體形象的關鍵,所以對於小米汽車的綜合投入會很高,在推廣方面似乎有些迫切了。

但是輪暈效應需要時間來沉澱,否則熱點效應只會加重輪暈效應。

 

孕婦效應可以用來解釋一些網友的不解:

為何總是看到小米汽車或小米品牌的相關資訊?

究其原因正是孕婦效應使然;當一個女人成為孕婦的時候,其關注焦點就是孕婦——曾經不覺得大街上有多少孕婦,當自己成為孕婦的時候則會發現到處都是孕婦——關注點效應,可以這樣理解。

於是當小米汽車和品牌在熱點效應的作用下成為普遍關注點的時候,網友們難免會產生孕婦效應。此時的小米汽車則應當沉澱下來,以避免被熱點效應和流量反噬。

 

寒蟬

小米汽車有一點做得不錯:

沒有利用寒蟬效應。

噤若寒蟬,如果面對一個品牌的時候,媒體和網友都像秋天的蟬一樣安靜;那麼這樣的品牌也就基本完了。寒蟬效應指的是人們因為害怕、顧慮或擔心被報復而不敢於說話;在現在的汽車媒體領域里存在寒蟬效應,一些汽車生產製造企業會通過所謂的法律手段對媒體進行和網友進行“百萬威嚇,”似乎只要說到其品牌或產品的不足就可能涉嫌違法行為,久而久之,這些品牌除其雇傭或合作的推廣媒體以外再無真實的評論。

 

就筆者近期的觀察來看,小米汽車在這一方面做得還是不錯的;不論是安徽池州段的暫無鑒定結果的交通事故,還是上述交通事故,敢於去討論的媒體和網友非常多,其中一些評論也是言辭犀利的,而小米並沒有祭出“百萬威嚇”的武器。

在這一方面筆者認為小米汽車沒有利用寒蟬效應去維護品牌,客觀上所體現出的是一種對於品牌和產品的自信;同時也非常聰明,因為寒蟬效應最終會讓品牌失去關注和流量,進而流失訂單,銷量只會越來越低。

所以還是希望小米汽車能夠做大做強,最好能夠在“組合駕駛輔助”行銷方面做出表率。

新寶馬iX
新寶馬iX
2025-03-26 09:10:59
無級變速是什麼意思
無級變速是什麼意思
2025-03-26 09: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