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諜戰劇幾乎霸榜了整個國產劇市場。
其經典劇集如《風箏》、《潛伏》、《紅色》等都讓觀眾讚不絕口。
然而,現在的諜戰劇卻似乎陷入到了困境和迷茫當中,找不到前進的方向。
更讓人無法忍受的是,還有導演大庭廣眾之下把觀眾當成傻子,隨隨便便就拍完了。
這難道不是明晃晃的敷衍了事嗎?
長此以往,諜戰劇只怕是要徹底涼涼。
只是沒想到這次北京衛視也出手了。
想來也是看不下去諜戰劇的慘烈現狀,著急為諜戰劇“正名”吧?
作為部分經典巨作,《滲透》就算是放到今天也不會有人說它“過時”或者“爛劇”。
這足以說明,它很有看點。
值得一提的是,《滲透》在劇情上和《潛伏》有一定的相似之處。
一部《潛伏》,可以稱之為國產劇裡的佼佼者。
那麼,這部《滲透》又能否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
與其他側重於通過情節來烘托諜戰氛圍的劇集不同,
《滲透》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通過描繪形形色色的人,來營造一個表面看似平靜實際上卻暗藏殺機的氛圍。
沒有真刀實槍,沒有槍林彈雨,只有一個個不斷思考的頭腦。
當不同立場的雙方對峙,誰才能笑到最後?
在當時的情境下,處處都充滿了敵人的陷阱,令人防不勝防,稍許差錯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該劇的故事線主要圍繞許忠義(沙溢飾)被派遣到我軍當臥底展開,以東北瀋陽作為主要舞臺,敘述整個故事情節。
不僅最大程度上展現了瀋陽的風土人情,還在細節上下足了功夫,滿足了細節控觀眾的需求。
《滲透》改編自肖錨同名小說,以抗戰勝利前夕為背景,主要講述許忠義從敵到友思想上的轉變,到最後棄暗投明,開始了新的臥底人生的故事。
他一邊在軍統和共產黨之間周旋,內心慢慢變得掙扎、矛盾。
當臥底期間,許忠義逐漸被我軍思想感化。
他迫切的希望自己加入正義的一方,不論要付出什麼那樣的代價,不論最終的結局是什麼。
最後,他下定決心坦白一切,同時向我黨靠攏。
出於事實考慮,黨組織決定利用許忠義在經濟、戰略等方面的長處為我軍提供戰略需要。
就這樣,許忠義從臥底轉變為反臥底。
他聰明勇敢、機智沉穩,懂得利用國民黨軍隊的不足和弱勢,巧妙的化劣勢為優勢,為我軍提供了大量急需物資。
與此同時,許忠義在國民黨內部的地位也愈加穩固,絲毫沒有露出破綻。
即便如此,許忠義的老對手還是不斷向他施招,並試圖解決掉他。
許忠義憑藉自己的努力不斷尋找破解之法,默默為組織流血、付出。
除了沙溢,還有一眾演員的加盟為整部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力量。
陳瑾、於越、曹炳琨、張佳寧等,每一位演員都為了自己的角色盡職盡責,直接提高了整部劇的演技水準。
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們的每一次行動,每一個決策都充滿了無盡的算計和數不清的權衡。
就連反派角色的塑造,也十分出彩。
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每個人有著不同的立場和考量。
該劇的製作班底也讓人眼前一亮,虎子執導,錢濱編劇,劇集品質完全不用擔心。
更何況,這部《滲透》是由北京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台攜手三家影視傳媒公司聯合出品。
央視出品,必是精品。
央媽這波操作,明顯是為諜戰劇復甦助一臂之力啊!
整部劇下來,會發現它採取了一個新的視角塑造人物,以講故事的方式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無聲無息的新款諜戰劇。
總而言之,大家對這部劇的評價還是不錯的。
不過,也有人認為,
自從2009年《潛伏》大火過後,大家對諜戰劇的要求普遍高了好幾個等級。
兩者一比較,《滲透》明顯面臨著一種上不了檯面的尷尬局面。
劇情稍微有些欠缺就會顯得水平不夠,演技稍微差點意思就會非常齣戲。
雖然劇情與《潛伏》相似,但在各方面的表現還是比不過。
這對之後的諜戰劇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激勵。
畢竟,有壓力,才會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