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全省首個離網型海島微電網專案在赤山島投運
更新于:2025-04-12 15:21:04

陳遴

4月11日,在莆田市南日鎮赤山村,隨著2颱風機的併網成功,赤山島微電網系統正式投運。至此,赤山村告別柴油發電,實現從“用上電”向“用好電”的反覆運算升級。

南日鎮赤山村是位於南日鎮東北部的一個小島村,島上住戶共有52戶,常住人口有10戶,約20人。從南日島東岱碼頭搭乘漁船出發,一個小時才可到達赤山島。受限於地理條件和技術手段,赤山島未能與陸地電網相連,只能依賴柴油發電機供電,存在供能有限、供電不穩定等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島上居民,也制約了海島的經濟發展。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的赤山島。柳燁攝

為服務政府規劃建設、護航海島經濟發展,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莆田供電公司(以下簡稱國網莆田供電公司)先行一步,把解決赤山島孤島用電問題列入公司重點工作,多次組織人員上島調研,為海島用能的優化調整、精準落地做指引。

“根據赤山島孤島現狀,我們考慮採用微電網系統供電和海纜供電2種方案。”國網莆田供電公司發展部綜合計劃管理高級師、項目負責人魏嘉建表示,海纜建設難度大、投資大,且易受損,維修難度大、時間長。“我們決定另闢蹊徑,從發電源頭著手,利用海島上及附近海域豐富的光能和風能,就地取材,設計出全省首個離網型海島微電網專案,降低對陸地電網的依賴和配電線路的能量損耗,同時實現新能源的就地消納。”

施工人員搬運儲能設備。柳燁攝

2024年12月,微電網專案正式開工。經過四個多月建設,專案竣工投運。赤山島上,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2台造型獨特的白色風車隨著海風不停轉動,形成一道亮麗風景。

魏嘉建指著島上的風機和屋頂光伏介紹,這套系統包含了2台共40千瓦風機、20千瓦光伏陣列、1套容量為200千瓦時儲能設備,形成以新能源為主、柴油應急備用的智慧微電網,全島的供電能力大幅提升,不僅能支撐居民家中冰箱、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的使用,還可滿足未來5至10年旅遊開發、海水淡化等產業用電需求。

赤山島上的風車源源不斷產生電能。柳燁攝

微電網採用創新控制技術,通過風光儲能量的自主調節,可完全脫離大電網,全天候孤網運轉,余電還可用於製冰以及自來水水泵增壓。當島上電力設備由於自然災害等原因發生故障時,微電網系統的“毫秒級復電”技術可快速恢復供電。魏嘉建說:“一旦島上發生停電,系統復電耗時不超過1秒鐘。”

風能、光伏發電可有效減少或者完全剔除柴油機發電,預計每年可節約柴油30噸、減碳201.71噸,實現赤山島綠色低碳可靠供電,有利於保護海島環境,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現在電力充足了,我準備給家裡添一台冰箱。”島民方玉清說道,“出島購買的食材、自己捕的魚,都可以放在冰箱裡囤起來。”

屋頂光伏板成為赤山島的一道風景。柳燁攝

微電網讓島民告別了用電困境,更為海島增添了強勁的發展動能。作為“全國游釣基地”“全國海釣競賽訓練基地”“福建省海釣基地”,赤山島每年夏秋季都會吸引眾多海釣愛好者登島競技。隨著供電保障升級,島上將逐步發展民宿、漁家樂、海釣中心、冷鏈等新業態,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赤山島微電網專案的成功落地,解決了“孤島”用電需求,為其他偏遠島嶼的能源供應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和經驗,推動了可再生能源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和發展。(陳娜麗)

堅硬的山群
堅硬的山群
2025-04-09 08:14:12
生態吾家
生態吾家
2025-04-09 08:14:16
建築師的空間
建築師的空間
2025-04-09 08:28:58
中超激戰
中超激戰
2025-04-09 09:25:50
中國隊獲第四名
中國隊獲第四名
2025-04-09 09:26:06
樹梢味道(多味齋)
樹梢味道(多味齋)
2025-04-09 09: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