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停!這種瓶子析出有害物質傷肝,很多人卻還在用
更新于:2025-04-11 18:40:27

"咱先把話撂這兒,生活里的一些看似尋常的小習慣,說不定正悄咪咪地給健康埋下雷呢。就拿日常用的塑膠瓶來說,這裡頭的門道可不少。

小吳,打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老一輩人過日子,那叫一個精打細算,節儉的習慣就像刻在骨子裡。在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下,小吳也養成了這習慣,家裡用完的塑膠瓶,他都捨不得扔,尋思著還能接著裝水、放食物啥的,覺得這樣既不浪費,又挺方便。

可前段時間,小吳的女友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他推了一篇文章。好傢伙,文章里專家說得有板有眼,說使用塑膠瓶容易引發癌症。這可把小吳嚇得不輕,心裡直犯嘀咕:自己一直這麼用塑膠瓶,莫不是身體已經出問題了?這塑膠瓶,真有這麼大危害?我國癌症高發,難不成真和它脫不了干系?

網上一直有傳言,說瓶底標著 “1” 字樣式的一次性塑膠瓶,絕對不能二次使用,不然致癌風險蹭蹭往上漲。這傳言傳得那叫一個兇,好多人都半信半疑。實際上,塑膠瓶底的數位,是美國塑膠工業協會定的標誌代碼,用來標明不同材質。標著 “1” 的,是 PET 材質,全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這材質本身沒啥毒性,也沒怪味,衛生安全性杠杠的,平常咱喝的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大多就是用它做的。

還有個傳言,說被太陽暴曬后的瓶裝水,跟毒水似的,喝了準沒好事。可多個研究機構對塑膠瓶可能析出的物質一頓研究后發現,暴曬後的 PET 瓶裝水,根本沒產生啥毒物。不過,PET 材質耐熱有限,最高也就耐 70 攝氏度的溫度,超過這溫度,瓶子就容易變形,所以一般不建議多次使用。

說到塑化劑,這玩意兒被世衛組織下屬的癌症研究機構列為 2B 類致癌物,意思是可能致癌,但證據還不太足。好在 PET 本身是軟塑膠材質,柔韌性好得很,加工的時候根本不用額外加塑化劑,所以在這方面,大家倒不用太揪心。

雖說塑膠瓶在一定條件下還算安全,可要是使用方式不對,那問題可就大了。咱買塑料製品的時候,可得長點心,認准正規廠家生產、符合標準的產品,正常用一般沒啥額外風險。但下面這幾種使用方式,可得盡量避開。

改變原本盛放的東西:不同塑料製品,設計的時候就有不同用途。你要是把礦泉水瓶用來裝別的液體,或者裝酸菜這類食物,很可能會析出有害物質,吃進肚子裡,對健康可沒好處。就好比,你讓一個擅長短跑的運動員去跑馬拉松,他能適應才怪呢,瓶子也是這個道理。

飲料瓶老化:一次性塑膠瓶用多了就會老化,一旦老化,裡頭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就會明顯增加。想像一下,一個人上了年紀,身體機能下降,各種毛病就找上門了,塑膠瓶也是,老化了就不那麼靠譜了,咱可別長期用。

裝高溫液體:拿礦泉水瓶裝熱飲,這事兒可太危險了。PET 材質不耐高溫,70 攝氏度以上的熱水一裝進去,瓶子立馬變形,還會析出對健康有害的物質。有些家庭喜歡把裝調料的塑膠瓶放在灶台邊,做飯開火的時候,那周圍溫度可不低,這就相當於把塑膠瓶置身於高溫環境。在這種情況下,塑膠瓶會更快析出一種叫 “銻” 的元素,這玩意兒具有生物毒性,長期攝入,咱的肝臟、腎臟可就遭罪了。還有啊,平時點外賣,可別直接把外賣盒放微波爐里加熱。大部分外賣盒是硬膠、百折膠等材質,根本不適合高溫加熱。只有聚丙烯(PP)材質的,才能放進微波爐,這一點大家可得記牢了。

說完塑膠瓶,再講講玻璃瓶。大家一般都覺得玻璃瓶比塑膠瓶健康,可你知道嗎,玻璃瓶對環境的影響可不小,甚至比塑膠瓶還厲害。製造玻璃瓶,得大量開採矽砂、白雲石這些材質。開採過程中,土地、環境可就遭了殃,水土流失不說,還可能引發自然災害。而且玻璃瓶個頭大,佔地方,價格又便宜,沒多少人會專門收集了拿去賣。在自然環境里,玻璃瓶降解的時間比塑膠瓶還長。要是回收率一直上不去,那就只能不停地生產新的玻璃製品,這不就陷入惡性循環了嘛。

說了這麼多,大家肯定犯愁了,喝水到底用啥杯子更安全呢?

塑膠杯:選塑膠杯,得挑正規廠家生產的,優先考慮 5 號、7 號材質的。這幾種材質,不管裝冷水、熱水,還是飲料,都沒啥問題。不過,要是塑膠杯出現裂痕了,就趕緊換,可別再接著用,更別拿一次性飲料瓶當水杯長期用。

玻璃杯:論安全性,玻璃杯那可算得上是佼佼者。它主要成分是矽酸鹽,性質穩定得很,清洗起來也方便。買玻璃杯的時候,盡量選高硼矽材質的,這種玻璃比普通的更能扛冷熱、耐磨損,就像給杯子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鎧甲。

陶瓷杯:陶瓷杯顏值高,不少人都喜歡用。但買的時候可得注意,要選正規廠家製作的,千萬別選小作坊生產的,還有內壁有裝飾花紋的也別碰。有些小作坊生產的搪瓷杯,可能存在重金屬超標的問題,長期用這種杯子喝水,健康肯定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