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鍛煉暗藏風險,傍晚才是健身黃金期?
更新于:2025-03-31 17:34:58

清晨鍛煉一直被很多人視為最佳選擇,但這種觀點是否科學呢?近期的研究表明,清晨鍛煉未必是最佳時間。本文將探討清晨鍛煉的潛在風險,並提供科學建議,幫助讀者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鍛煉時間,實現健康生活。

驚!清晨鍛煉暗藏這些風險

清晨,那是我們的身體還沉醉在夢鄉餘韻中的時刻,代謝彷彿還在“休假”,處於較低水準,心肺功能也像沒睡醒般比較弱,體溫偏低,肌肉和關節彷彿被“封印”,靈活性較差。相關數據顯示,清晨6 - 9點可是心血管事件的高發期,在這個時間段運動,無疑是給本就不太“給力”的身體增加風險。在身體還沒充分預熱的情況下鍛煉,就像一輛沒熱車就狂飆的汽車,很容易出問題,像常見的肌肉拉傷、關節扭傷等。曾經有一位熱愛晨練的老人,清晨出去跑步時,就因為肌肉不夠靈活,不小心扭到了腳踝,休息了好長時間才恢復。

傍晚鍛煉:被遺忘的健身黃金期

傍晚時段(17:00 - 19:00)被公認為最佳鍛煉時間。此時,體內激素就像被啟動的小宇宙,活性良好,身體適應能力和神經敏感性達到最佳水準。專家解釋說,經過一天的活動,身體就像被充分喚醒的戰士,各項機能都處於較好的狀態。研究結果顯示,傍晚鍛煉時,人體的運動能力彷彿被加了“buff”,更強了,運動效果也更好。和清晨鍛煉相比,傍晚鍛煉無論是在科學性還是安全性上,都更勝一籌。

選對鍛煉時間,因人而異很重要

個體差異在選擇鍛煉時間中起著關鍵作用。不同人群的最佳鍛煉時間可能大相徑庭。

  • 老年人:身體機能相對較弱,清晨血壓波動較大,晨練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更適合在傍晚進行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
  • 年輕人:精力充沛,時間相對靈活,可以根據自己的作息來安排,既可以選擇傍晚鍛煉,也可以在下班後進行一些健身活動。
  • 上班族:白天工作繁忙,可能只有清晨或晚上有時間,那麼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在清晨進行簡單的拉伸,或者在晚上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

要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來確定最佳鍛煉時間,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鍛煉方法,從低強度開始,逐步增加運動量,這樣能減少受傷風險。

空腹晨練危害大,別再這樣做啦

空腹晨練可能會讓你體驗到低血糖的“威力”,比如頭暈、乏力等。醫學研究表明,早晨血糖水準本身就比較低,再進行空腹運動,就像給本就乾涸的池塘繼續抽水,會讓血糖進一步降低,對身體造成潛在危害。專家建議,在運動前可以適量補充一些能量,比如吃一片麵包、喝一杯牛奶等。曾經有一位年輕人空腹晨跑,結果跑到一半就頭暈眼花,差點暈倒,這就是空腹晨練導致低血糖的典型案例,所以合理飲食對晨練非常重要。

這樣規劃鍛煉時間,健康生活輕鬆get

科學選擇鍛煉時間至關重要,我們要遵循生物鍾規律。具體做法如下:

  1. 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和生活習慣。
  2. 制定合理的運動計劃。比如,上班族晚上有時間,可在下班後先休息半小時,然後進行30 - 60分鐘的運動;老年人傍晚可以進行40分鐘左右的散步。

每個人的情況都不同,所以一定要進行個人化運動規劃,避免一刀切的做法。有一位朋友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和時間,科學規劃了鍛煉時間,堅持一段時間后,身體變得更健康了,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清晨鍛煉未必是最佳選擇,鍛煉時間需依個人情況而定。大家要重視個體差異,科學選時間,別盲目跟風。健康生活離不開合理運動計劃,願大家都能實現健康生活目標。

責任聲明:本文僅為健康新聞/健康科普,內容不構成用藥或醫療指南,建議出現健康問題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