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吃一個蛋,研究揭示心血管與癌症死亡風險上升,如何安全享用?
更新于:2025-03-30 20:54:41

52歲的劉女士體檢的時候發現血脂高了,她找到醫生諮詢,醫生,我的高血脂是不是與長期吃雞蛋有關嗎?

醫生困惑地望著劉女士,問她,難道你平時雞蛋吃的很多嗎?

劉女士搖搖頭,並不多,一般是每天早餐的時候吃一個。

那你平時是喜歡吃煎雞蛋還是水煮蛋呢?醫生又問。

劉女士回答,是水煮蛋。

醫生告訴她,你每天只吃一個水煮蛋,是不可能引起血脂升高的,你肯定還有其他的習慣。通過醫生的詢問,發現劉女士平時比較喜歡吃動物內臟和紅燒肉,而且家裡的油也是豬油,她很少去運動,如果用BMI指數來衡量,她的體重是超標的,這些,才是導致血脂升高的真正原因。

差一點,雞蛋就背鍋了。

中國人愛吃雞蛋在全世界都很出名,早餐的時候很多人都習慣來一個水煮蛋,中餐和晚餐的時候,也常常用雞蛋來烹飪美食,哪怕是一碗粉或一碗麵條里,也會加一個煎雞蛋或荷包蛋。

據統計,2020年我國國內雞蛋消費量2947.8萬噸,全球排名第一;人均消耗雞蛋296表,估算至少吃掉4000億枚。

問題來了,國人那麼愛吃雞蛋,那麼雞蛋對健康到底是好還是壞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有人認為雞蛋對健康太有利了,雞蛋里營養豐富,特別是優質蛋白質的含量,是其他任何食物都無法比擬的;可也有人認為,雞蛋里不僅有雞蛋白,還有雞蛋黃,雞蛋黃里脂肪很高,吃多了容易升高血脂。

不妨來看一篇有關雞蛋的很有意思的研究,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曾刊登過一項由浙江大學章宇、焦晶晶教授領銜的研究,該研究納集超過521120名年齡50-71歲的美國志願者,通過分析其飲食習慣和疾病發生的數據,了解雞蛋、膽固醇攝入與全因、特定病因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在平均16年的隨訪中,受試者中有近13萬人死亡。在調整了人口統計學特徵和飲食因素后,研究人員發現全蛋攝入量和全因死亡率顯著相關。在進一步調整膽固醇攝入量后,全蛋攝入量仍然與全因死亡率之間有顯著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每日額外攝入300mg(一顆雞蛋內約含有186mg膽固醇)膳食膽固醇會導致過早死亡的可能性增加19%、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16%、癌症死亡風險會增加24%。另外,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和全因死亡率增加7%相關。

很明顯,這篇研究要表達的觀點就是,吃太多雞蛋會導致膽固醇攝入過量,從而帶來一系列死亡風險。

看到這樣的研究時,相信很多人都會說,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以後還能不能再吃雞蛋了?

當然是可以吃的,在我看來,這樣一篇研究,其實是有很多漏洞的。

第一,這些受試者,除了吃雞蛋以外,還有沒有吃其他高脂肪食物呢?

大家可以發現,該研究招納的其實是美國志願者,美國人喜歡高熱量高脂肪食物是全世界文明的,像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等食物均是出自美國,雖然中國的人口比美國多,但是美國的肥胖率更高,美國的肥胖率高達40%,居全球首位,而中國的肥胖率僅為12%

但是,你能把美國肥胖率高全部歸結於雞蛋吃的多嗎?並不能。

所以研究人員在論文里也指出了,在美國,吃雞蛋過多的居民可能有更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攝入的飽和脂肪酸較多。

第二,雞蛋不能背鍋,只要是適量,並沒有風險

雞蛋不能背鍋,不能體檢說血脂高了,就認為是吃雞蛋引起來的,事實上,如果你有良好的飲食習慣,雞蛋是不可能吃太多的,只有那些飲食習慣不好的人群,才會吃更多的雞蛋,換句話來說,這些人,不光是雞蛋吃的多,其他的高脂肪食物,如動物內臟、肥肉、動物油、油炸食物等,同樣吃的很多。

問題來了,吃雞蛋究竟吃多少才合適呢?

根據《中國膳食居民指南》推薦,人均蛋類建議攝入量為280-350g/周,平均每天40-50g,基本每天1個雞蛋,17個雞蛋就夠了。

因為吃講究的是膳食均衡,除了雞蛋以外,我們還需要其他的食物,雞蛋能為我們提供優質蛋白質,牛奶、瘦肉、豆製品也能,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等。

所以,食物種類里不能只有雞蛋,很多人一天要吃五六個雞蛋,比如炒一個辣椒炒蛋就可以放四五個雞蛋進去,再加上你每天要吃其他的食物,所以這麼吃,顯然是過量了。

不過,也有人會說,醫生,既然含有膽固醇的主要是雞蛋黃,那麼在吃雞蛋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不吃雞蛋黃呢?

一般來說,每天只吃一個雞蛋,完全沒必要有這樣的擔心,但是對於平時血脂控制不佳,或者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需要嚴格控制血脂的,的確可以只吃蛋白,不吃蛋黃。

注:本文所涉及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