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晚上正睡得香甜,突然一條腿抽筋,痛得讓人從夢裡驚醒。通常,我們會簡單地把腿抽筋歸咎於缺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腿抽筋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甚至是一些潛在的疾病信號。讓我們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為什麼腿會抽筋?
1、缺鈣
缺鈣確實是引起腿抽筋的一個常見原因。鈣能説明肌肉正常工作,如果血液中鈣離子不足,肌肉就會變得過於興奮,導致抽筋。特別是青少年,因為他們的身體正在快速成長,更容易出現缺鈣的情況。
2、睡姿不當
如果你在睡覺時姿勢不正確,比如長時間仰臥,被子壓在腳面上,或者長時間俯臥,腳面抵在床鋪上,肌肉可能因為長時間處於絕對放鬆狀態而突然收縮,引起抽筋。
3、劇烈運動
運動時,肌肉會快速收縮和放鬆。如果運動過於劇烈,肌肉沒有足夠的時間放鬆,就可能導致抽筋。
4、寒涼刺激
夜間溫度過低或在寒冷的環境中鍛煉,如果沒有做好準備活動,都容易發生腿抽筋。
5、過度疲勞
長途旅行、爬山等活動會使小腿肌肉過度疲勞。每次登高時,一隻腳需要支撐全身的重量,這條腿的肌肉提起腳所需的力量將是體重的6倍。當肌肉疲勞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痙攣。
6、微量元素缺乏
除了鈣,鉀、鈉、鎂等微量元素也對肌肉功能有影響。缺乏這些元素,也可能引發腿抽筋。
睡覺時腿抽筋,可能與這3種疾病有關
1、腰椎間盤突出
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常見的脊柱疾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群中。當腰椎間盤突出時,會壓迫下肢的坐骨神經根,影響下肢神經的功能。輕度表現為下肢的麻木、疼痛,嚴重者會出現肌肉持續的痙攣、疼痛等不適。
2、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主要是因為局部的動脈硬化或有動脈血栓形成,導致血管堵塞。
早期患者常表現為發涼、麻木,腿部肌肉會出現痙攣,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老年人缺鈣或腰椎病,從而延誤病情。
因為患肢缺血和缺氧,導致小腿肌肉痙攣、疼痛、無力等,中期患者在行走過程中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的癥狀,需要停止行走,休息後癥狀會有所緩解,但繼續行走後癥狀會再次出現。
3、神經系統疾病
當神經系統發生紊亂時,會直接影響到肌肉的正常收縮和鬆弛,從而引發肌肉抽筋。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如癲癇,其典型癥狀之一就是肌肉痙攣,可能會出現腿抽筋的情況。
此外,多發性硬化、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也會導致神經功能受損,引發腿部抽筋。
如何預防腿抽筋?
1、加強營養:每天喝一杯牛奶,多吃一些富含鈣的食物,如大豆、豆腐、豆漿、海帶、扇貝、蝦皮、魚等,可以增加體內鈣含量,減少腿抽筋的發生概率。
同時,多曬曬太陽也有助於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但要注意不要曬太久,每次20分鐘左右就夠了,以免對皮膚造成傷害。
2、控制運動量:平時運動量不宜過大,避免劇烈的、超過身體承受能力的體育活動。適當的運動量可以增強肌肉的力量和耐力,減少抽筋的發生。
3、運動前後熱身和拉伸:運動前進行充分的熱身,特別是腿部和肢體的牽拉,可以有效預防腿抽筋的發生。運動后也要及時拉伸,注意保暖,特別是在運動后出汗較多的情況下,更要注意不要吹冷風。
4、加強腰背肌功能鍛煉:通過游泳、倒走、拱橋式鍛煉、“小燕飛”等方式,可以加強腰背肌的功能,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壓迫神經導致的小腿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