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3年後,孫儷一回歸,就扯下了內娛“少女感”偽裝
更新于:2025-04-11 14:41:09

01

娘娘歸來。

 

好久不見的孫儷,終於重新回歸了螢幕——

 

《烏雲之上》。

 

圖片來源:網路

 

這是她3年半來的首部作品。

 

開播僅僅三天,便熱度登頂,有效播放率更是很快就破了一億。

 

不愧是孫儷,一出手就是王炸。

 

圖片來源:網路

 

2021年,隨著《理想之城》的熱播,孫儷的演藝事業再度攀上高峰。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

 

在這之後,她竟悄然淡出螢屏長達三年半之久。

 

粉絲們在評論區里不停"催更","求求儷姐快回來"。

 

終於,在今年4月,孫儷用十二個擲地有聲的"終於"揭曉答案:

 

《烏雲之上》空降定檔!

 

圖片來源:網路

 

這是一部懸疑劇。

 

在刑偵題材長期被男性角色主導的市場中,《烏雲之上》大膽地將鏡頭對準女性刑j群體,讓她們真正成為懸疑劇的核心力量。

 

而孫儷,無疑是詮釋這一角色的不二人選。

 

22年前,在《玉觀音》中孫儷也飾演過j察。

 

那時,她還帶著青澀的嬰兒肥,將一位在命運中掙扎卻始終堅守初心的j察,演繹得令人心碎。

 

22年後,當孫儷重新飾演j察,觀眾彷彿看到了一個成長蛻變后的安心。

 

褪去了當年的稚嫩,如今的她眼神如刀,面容堅毅。

 

冷峻幹練的外表下,暗藏溫度;

 

疲憊的眼神中,閃爍著職業的執著。

 

這是孫儷在《烏雲之上》中給我的第一印象。

 

辦案現場,她是雷厲風行的行動派:

 

觀察周邊環境、推測兇手軌跡、部署後續行動,老練專業,把刑j的專業完全演活了。

 

追捕毒販時,身手矯健,一個俐落的飛踹將其制服。

 

審訊時,她又氣場全開,壓迫感讓罪犯無所遁形。

 

既有刑j的理性,又有女性的細膩。

 

她用精準的表演,將女性刑j的剛毅與柔軟、理性與感性完美融合。

 

也難怪很多觀眾紛紛評論:

 

“她演的,不會錯!”

 

而新劇《烏雲之上》剛開始熱播,又有好消息傳來——

 

她的職場劇《蠻好的人生》,已經被央視預定了黃金檔。

 

看來,今年又將是一個“孫儷年”。

 

02

 

在這個流量更迭如走馬燈的娛樂圈,孫儷創造了一個獨特的演藝樣本:

 

沒有炒作的熱搜,沒有博眼球的行銷。

 

有的只是二十年如一日對表演的專注,用作品說話。

 

孫儷絕對是一個非常勤奮的演員。

 

記得當年《甄嬛傳》大火,可在此之前,孫儷其實從沒演過古裝劇。

 

導演鄭曉龍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選孫儷,因為她夠勤奮。

 

“首先她的成功,來源於她的勤奮、執著和努力,我覺得她是一個特別勤奮的人。”

 

在整個《甄嬛傳》期間,孫儷沒跟導演吃過一頓整飯。

 

她的時間,全部用在背臺詞和琢磨表演上。

 

整個劇本,她的臺詞是最多的,都佔到了一半。

 

但她從沒有在臺詞上出過錯。

 

而且她的“勤勞”,不僅停留在不怕吃苦、踏實工作的表層意思。

 

更重要的是,她對於演戲特別“較真”。

 

從業二十多年,孫儷已經是頂流中的頂流。

 

但她從沒有耍過大牌,而是依然保留著演員職業的被動性,對自己要求極高:

 

這次拍攝《烏雲之上》,她依然努力準備臺詞到深夜,必須形成肌肉記憶;

 

在片場,她一度主動向導演請求:再給我提點要求行嗎?

 

甚至在遇到有不同意見時,也直接說,“或者我們能不能吵一架”?

 

不僅在工作上高度自律,生活中的孫儷更是自律到嚇人。

 

認真泡腳,認真養生,平常基本是10點就睡覺,這是許多人熟知的孫儷養生規律。

 

別人空閒時間都在娛樂消遣,而她在不斷學習新技能。

 

此外,她還多年如一日地練習書法和油畫。

 

在她的微博中,也經常看到她曬出自己的作品。

 

這兩年,她又開始學起了大提琴、拉丁舞……

 

在喜提大提琴專業一級時,她還激動的在微博分享了喜訊。

 

很認同一句話:

 

“一個真正厲害的人,不是善於管理別人,而是能夠管理好自己。”

 

孫儷的自律不是人設,而是刻進骨子裡的生活方式。

 

這種自律也不是苦行,而是對生活的熱愛。

 

當行業浮躁時,她沉心練字;當眾人追名逐利時,她專注提升。

 

這種自我管理的能力,或許正是她能在演藝事業中持續發光的秘訣。

 

03

 

在接受採訪時,有記者問了孫儷這樣一個問題:

 

現在怎麼看待年齡?

 

孫儷的回答,可以說是扯下了“娛樂圈”很多人的遮羞布。

 

她說:

 

“我特別不喜歡“少女感”這個詞。

 

我女兒11歲,接近少女的年紀了,出門時她會想著做指甲、化點妝,也有自己的穿衣風格,我怎麼還會跟她爭“少女”這個詞?太幼稚,太不切實際了。

 

執著這些,反而是在不承認現在的自己。”

 

這段話說得,實在是太通透了。

 

在內娛,我們的女演員似乎陷入了一場集體"扮嫩"的狂歡。

 

從85後的小花,到75后實力派女演員,再到五六十歲的資深戲骨,"少女感"彷彿成了衡量她們價值的最高標準。

 

彷彿女演員們面臨的最大危機,不是演技停滯,不是作品匱乏,而是失去了那份刻意營造的"少女感"。

 

但我一直都認為:

 

真正的少女感不在皮相,而在心相。

 

即便穿戴得粉嫩,保養得再好,但看起來一臉的滄桑,滿眼的世故,就知道那與真正的少女氣質,終究隔著一道鴻溝。

 

最近刷到了一組奧黛麗赫本晚年的照片。

 

雖然她已經60歲了,雖然她已經滿臉皺紋,但我就是覺得,她依然充滿了少女的感覺。

 

因為,作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慈善大使,和非洲兒童在一起的她,語言、微笑和眼神都是極致的真誠和優雅。

 

那種單純的眼神,是再好的妝容,再好的演技,也演不出來的。

 

她從16歲到60歲都像個少女,不是因為臉上沒有皺紋,而是內心裡沒有皺紋。

 

再回到孫儷。

 

看到她這樣一組照片,因為女兒表演出色,她開心地和女兒慶祝。

 

這一刻的孫儷,沒有精緻的妝容,沒有刻意的姿態,只是一個為女兒驕傲的母親。

 

她笑得眼角泛起細紋,卻比任何精修圖中的“少女感”都更打動人心——

 

因為,那是一種歷經歲月沉澱后,依然葆有的天真與熱忱。

 

04

法國作家杜拉斯在《情人》裡說:

 

“比起你年輕時的美貌,我更愛你現在飽經風霜的容顏。”

 

其實,真正的少女感,從來不是膠原蛋白的堆砌,而是:

 

當一個人見過世間的複雜,仍願意用簡單的目光看待世界;

 

當一個人經歷過人生的起伏,還能為微小的事物真心雀躍;

 

當一個人不再年輕,卻依然保持著對生活的好奇與柔軟。

 

而觀眾真正想看到的,也不是一張張玻尿酸撐起的“完美臉蛋”,而是鮮活的生命在不同階段自然舒展的模樣。

 

最後,希望娛樂圈能早日打破這場關於“少女感”的集體幻覺。

 

多一些孫儷這樣的演員。

 

不執著於凍齡的皮相,而是讓歲月沉澱為眼裡的光;

 

不困在少女的人設裡,而是用時間豐富自己的內心,淬煉出更動人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