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男人的「裝腔戰袍」,突然跌下神壇?
更新于:2025-04-11 01:19:23

近幾年,如果你問一個年輕人:最有格調的服裝品牌是誰?

那ta可能會在Hermes所代表的頂奢,Ralph Lauren背後的復古回潮以及始祖鳥引領的戶外風之間支支吾吾。

但如果你将麦对准四十五歲以上的有钱中年男人,他會毫不猶豫的說出四個字:

比音勒芬!

對於他們來說,這簡簡單的四個字,無異於定海神針,

中間的高爾夫小人,則是智慧與優雅的化身;

因為那得體舒適的Polo衫,遮住成功男人肚腩的同時,也彰顯了他們的體面與身份。

但就在中年男人將它捧上“衣中茅臺”的寶座,讓業界拜倒在它的毛利率球褲之下時——

2024年三季度,比音勒芬營收入下降4.37%,淨利潤下滑17.32%。

看似跌的不大,然而從2023年一季度開始,這架原本強勁的男性消費獨秀,就開始一路緩行,獲利率從41.35%,已經跌到-17.32%。

〓 圖片來源:商業范兒

數據是冰冷的,於是比音勒芬高管連夜擁抱年輕人:

Logo要調,風格要變,代言人要換,

奇怪,比音勒芬,這個曾經只活在飛機場和高端商場裡,勾勒著男人成功的身軀,被稱為“衣中茅臺”的神奇存在,到底怎麼了?

01

“老大哥”買爆比音勒芬

市場上曾有個著名的消費導論,消費投資的市場價值,狗大於男人。

編輯部也一度信以為真,直到那天我們開會,王富貴著一件認不太出牌子的羽絨服——

“那又淳樸又抽象的樣子,一看就很貴。”

後來我們才知道,它就是比音勒芬。

是的,這個牌子,乍一聽總有山寨滿滿的氣質。

“英文標籤感覺是一串亂碼,一股濃濃的縣城國企風感。”

像早年的馬克華菲,又沾點音樂屆名創優品的味道,讓人升起買了後會全場清倉卷款跑路的警惕。

但看了一眼標價牌,還是覺得假洋品牌大概至少也許不會這麼猖狂。

一件T恤兩千塊,最貴的能到五六千。

把鵝絨羽絨服打到八九千的價格,毫不掩飾自己對比起高凈值人群的野心。

再加上印滿格子圖案的襯衫,穿上就能滿20贈30的Polo衫,總覺得要標配個掛在屁股後頭的鑰匙串。

路過的人怎麼也想不到比音勒芬來自溫州,“估計又是哪個外國商務輕奢,是俺沒見過世面。”

畢竟咱溫州的美特斯邦威,穿上後還是能讓楚雨尋直呼哇塞的。

這個價格這個設計,引得不少人在社交媒體提問:“這麼一件又土又貴的衣服,怎麼會有人買?”

評論區有人一針見血:“在這裡問沒用,買比音勒芬的人不上小紅書。”

此話不假。

浙商證券發佈於2019年的報告顯示,買比音勒芬的群體,月可支配收入3萬元左右;

年齡在35岁-55歲之間,40歲以上為主力人群、佔比約35%。

但凡去機場逛一圈就知道,比音勒芬的受眾,“登”味都很重。

要不是年薪二三十的體制內中層領導,要不是三四線城市小廠長。

一言以蔽之,都是不缺錢的“三四線城市中年男性”。

〓 [抱拳][咖啡][強]

而在他們心中,比音勒芬,就是中年男人最正確的打開方式——雖然低調,但是有錢。

更何況,比音勒芬得體的剪裁,恰恰能展示中年男人雄鷹般的精氣神。

針對亞洲人脖頸弧度微小八領型的設計,能讓脖子看起來更修長挺拔;

衣服整體既能有效地遮擋象徵格局的肚腩,又能讓腰線整體上移,讓啤酒肚顯得不緊繃。

如果比天更廣闊的是男人的胸懷,那比男人的胸懷更廣闊的一定是比音勒芬的尺碼表。

從S到5XL,成全了體重和血壓一樣高的中年男人的體面。

“我舅舅買它的理由很簡單,它有五個加。”

畢竟年輕人眼裡的土,在中年男人眼裡則是成熟穩重的代名詞。

閱歷越多,越不需要洋氣,“到一定年齡和消費能力的時候就會上手了,感覺真的不錯。”

你要問閱歷和洋氣為什麼不能兼得,

“就像金將軍在開邁巴赫,勞斯萊斯太顯眼,太招眼,但掛賓士標的邁巴赫就好多了。”

多重因素作用下來,穿上比音勒芬的人,看著都很成功。

年輕男孩穿上,秒變“老幹部”,彷彿立馬能下鄉扶貧;

妙齡少女穿上,立馬有了“自信男人味”。

“就像馬上要去打高爾夫的成功商務人士,一看就很有錢。“

這也是他們拒絕拉夫勞倫的理由:

作為本土勞,原版勞還是“有點太時尚了,不符合中國國情。”

更何況比音勒芬還牢牢拿捏住了中年男人最想要的那點面子,能讓他們自我感覺很有品味。

英文名Biemlfdlkk,源自一名法國設計師的名字——血統純正。

開在機場高鐵站,價格不便宜,不是爛大街的牌子貨——小眾輕奢。

一進店就介紹根植高爾夫文化,logo是“打高爾夫的男人”,還是中國國家高爾夫球隊的官方贊助商——商務精英。

再加上“國企老總標配”、“領導們都在穿”的關鍵詞,那真是在中年男人的心趴蹦迪,穿上它,一隻腳就步入了上流社會。

是一球杆下去科員升副處,就像《賽末點》里當上豪門贅婿的窮小子。

網友老公連成分都不看了,就要買這種“男人才懂的面子”。

所以你能看到,當年輕人還在小紅書拉老外註冊拼夕夕砍一刀,

為1688上9.9三雙的襪子猶豫不已時,有錢中年男人已經把幾千塊一件的比音勒芬買成RGB通道色。

你那嫌耐克阿迪非國貨的體制內領導,對始祖鳥薩洛蒙不屑一顧的小鎮老闆,都在比音勒芬偷偷辦了卡。

原來不是男人沒有市場價值,是窮男人沒有市場價值。

比音勒芬撬開中年男人錢包的效果是顯著的,他們可以在茫茫商場中,眼裡只有你。

買DR不一定代表癡心,但穿比音一定意味著長情。

“我家男的就跟中毒了一樣,喜歡這個牌子。”

哪怕衣服幾千塊,也擋不住老公公對比音的愛。

2011到2023年,比音勒芬連續13年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到2024年更是三季度拿下30億。

此時,比音勒芬終於被忠誠有錢的中年男人捧成“衣中茅臺”。

2023年,比音勒芬收入突破30億,毛利率達高達77.86%——甚至超過了LV母公司。

讓LVMH沉默,讓國產男裝品牌破防,比音勒芬也被稱作“一款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保值品”。

“我老公十幾年前開始穿比音勒芬,一直穿了這麼多年。”

而“老大哥”們還不甘休,對一年逛兩次海瀾之家不屑一顧的他們,恨不得一年常駐比音勒芬。

Polo衫要按顏色集成套,銷售一有動靜就想打錢。

總之,衣服要穿它的,股票還要買它的,邏輯自洽,商業閉環。

可有如此忠粉的比音勒芬,卻在這一年悄悄不行了,why?

02

“衣中茅臺”,怎麼就不行了

《甄嬛傳》里,四郎愛嬛嬛的時候,她是宮中最得寵的娘娘。

但當甄嬛錯穿了純元故衣時,他也是說翻臉就翻臉。

同理,比音勒芬業績下降背後的問題很現實:

“消費者能忍受比音勒芬其實沒那麼‘高端’嗎?”

當比音勒芬沒有舞到社交平臺前,它與哥弟,法鱷,並稱商場里真正的中年三寶。

在宣傳和衣服上也很捨得下功夫,無論是和高鐵合作登上全國高鐵大屏還是選用Gore-Tex等高端面料,都有著對標高奢的野心。

它甚至不掩飾自己的溫州血統,只是單純的貴罷了。

但當比音勒芬不再悶聲發大財,而選擇大幅度曝光自己時,中年男人那點對高端品味的渴望就像皇帝的新衣,一下就被戳破了。

比音勒芬官網顯示,截至2023年底,其擁有607家直營店,其中包括69機場店,幾乎涵蓋國內所有大型機場。

隨著店越開越多,市場越來越下沉,它離高端越來越遠,現在的客群自然慢慢流失。

“如果你都開到三四千家店,那和安踏耐克有什麼區別?”

“本來就是圖小眾帶來的逼格,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我為啥不選擇拉夫勞倫呢?”

另一方面,高爾夫的高端濾鏡本敲開了中年男人的心房,但它背後對應的精英群體是存在缺陷的,也是存在一定資訊差的。

它所對應的精英,不是戴銀邊眼鏡在80層總裁辦公室指點江山的CEO,也不是真正在高爾夫球場上揮斥方裘的Old Money——

而是三四線,覺得比音勒芬是名牌的土豪。

這就引來了一個問題,比音勒芬究竟是三四線圈地自萌,還是真正掌握了精英的話語權?

更別提,比音勒芬還欺負“老大哥”不玩互聯網。

這群年齡四五十加的老大哥,幾乎不在網上購物,被導購左一個國際大牌,右一個“高爾夫”給忽悠瘸了。

“我爸去年自己去商場溜達在比音勒芬充了2w的卡,回來我給他一頓說,花這錢買這牌子腦瓜子大啊,我爸一個勁的說好。”

而這群不打高爾夫,卻希望成為高爾夫文化所代指群體的中老年客戶,卻被資訊差無情背刺。

比音勒芬雖然在高爾夫概念上把高端做的很成功,但始終沒有在高爾夫專業的領域取得一定地位。

說白了,就是專業打球的人不穿。

想像一下,高端商務社交中,也許大家技術都很一般,但菜雞文具多。

這時候,你穿著比音勒芬的岳父,在球場上看到一遛世界級別的Titleist、Tayer Made、Callaway,就像拎著香奈兒的顧佳來到了愛馬仕的聚會——

“我不應該在車裡,我應該在車底。”

也是在此時,比音勒芬的缺陷全曝光了。

面料好嗎?好像也沒那麼好。

“老公之前買了一套比音勒芬的運動服,當時三千多一套,洗了一次就脫色了。”

身價高嗎?好像也愛打折。

“幾千塊買的衣服轉眼打骨折,誰還會覺得是高奢啊。”

這就導致了買比音勒芬的“老大哥”明明也花了錢,卻什麼都沒裝上。

甚至會凝視著球場上的服裝陷入自我懷疑,“穿比音勒芬,真的會被視作同一精英階層嗎?”

而面對“老大哥”的比音勒芬大撤退,品牌終於急了,它選擇甩掉自己身上的“老人味”。

在比音勒芬最輝煌的十年,它的主要消費客群是五六十的中老年人。

但當60、70後到了歲數,90後、00後逐漸成為主力消費群體,他們的消費觀念與上一代人有著顯著的不同。

得年輕人才得天下,比音勒芬的高端定位和奢華氣質,在年輕人眼裡被視作“登味”的象徵。

畢竟,現在四十歲的中年人,已經是85後了。

為此,比音勒芬把代言人從楊爍換成丁禹兮,邀請趙今麥、宋威龍、張婧儀等藝人為品牌助陣。

不少只有實力的富姐,把比音勒芬買成了丁禹兮的實績。

效果還不錯,淘寶數據顯示,2024年雙11的成交額中,有超50%來自90後、00后。

以至於網友越看越熟悉——

這不就Burberry嘛!

03

去“登味”,成了品牌們的求生之路

但比音勒芬不想成為中國的Burberry,畢竟Burberry自顧不暇。

它更想效仿拉夫勞倫,用Old money味兒吸引New Money。

不曾想,友商說:巧了,俺也一樣!

因為在中國市場上,傳統錨定中老年優質男性的品牌,都面臨著轉型的挑戰。

不僅是比音勒芬,像吉列、白酒、豪華車型等品牌在加入中式老人全家桶的同時,也走得磕磕絆絆。

這未免讓人唏噓。

曾幾何時,吉列便是中式老人心中的南波萬,是男人的硬派選擇。

吉列所代表的手動剃鬚,是“獨屬於男人的真正浪漫”,“電動剃鬚都是小孩子過家家。”

而他們不只是手動剃鬚的擁簇,更是手動擋、白酒的死忠粉,問就是死倔。

什麼特斯拉比亞迪,都沒有轟汽油來的得勁。

你說充電站均價低,他說一停電就完蛋。你說自動擋更方便,他說手動擋是情懷。

在中式老人心中,真正的豪車只有賓士雷克薩斯。

至於葡萄酒威士卡,那都是洋人喝的東西,大中華挑剔的舌頭只能品味清香醬香的酒曲。

而現在,這些老登品牌再也無法抬起自己驕傲的頭顱。

New money對舊世界的那套不感興趣,白酒需要靠冰飲向年輕人拋媚眼,才能吸引新一代的目光駐足。

在生存的困境面前,“豪門”終究是跪了。

哪吒削肉還父,老登品牌剔“登”吸引“小孩哥”。

產品要換,廣告詞要改,主線Old money,副線New money。

主打沉穩成熟的賓士推出了更運動化外觀的A系列,廣告詞都變成了“像你一樣,不一樣”。

飛利浦與多位國際多媒體藝術家合作,通過霓虹燈、LED元素打破自己的“老氣”形象。

比音勒芬寧願承擔失去固有消費者的風險,也要讓品牌年輕起來。

它們就像從社區瘋狂湧入健身房的老頭,生怕一次Crossfit沒參加,就被年輕人移出購物車。

但作為痛苦之路的變革,同時也是機遇之路。

因為今天的中產階層,渴望年輕,渴望不一樣的“力量”。

品牌歷史和積澱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與時代對話,終究只是過去的輝煌。

沉浸在舊日的品牌,也許要暫時從那個被遺忘的世界中清醒過來。

就像余華寫下的那句話:“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說服力了,因為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改變一切。”

這是一個新的世界,而新的世界是精釀、lululemon和新能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