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走入社會開始上班之後,雖然經濟獨立了,但人卻也變得越來越摳門。“也許是消費觀成熟了,你會明白外賣袋比大牌包,更能扛住地鐵早高峰的暴擊;九塊九的瑞幸和三十九的星巴克都一樣,不過是打工人的口服點滴。“
在化妝品這個門類上,他們更是貫徹鐵公雞原則。有人把2塊錢一袋的兒童面霜當妝前乳,有人用1塊錢一瓶的娃哈哈自製補水面膜……最近,居然還有一群年輕人盯上了雲南白藥,把這個國企醫藥品牌,當成了化妝品的平替。
大部分人對雲南白藥的印象,是一個治療跌打損傷的噴霧,或創可貼牌子。其實,它也是一種雲南特產的中成藥名稱,其主要成分是三七,具有活血化淤、消炎止痛的功效。
起初在互聯網上,“雲南白藥能當化妝品來使”的坊間傳聞,來自於一批中年少女。“她們在美容院醫師那裡聽說,50多塊錢一套的雲南白藥噴霧裡,白色的那瓶濕敷在臉上能祛痘印。”
後來,乾脆有人將旗下的、50元一罐的“三七極細粉”,當成了去油散粉。“它屬於食用標準,並且為了吸收效果更好,所以粉質細膩程度堪比散粉,而且網上還有2克一袋的便攜裝。”
圖源:momo
有人質疑雲南白藥塗臉是民間偏方,殊不知這個牌子本身也衍生出大量子品牌,售賣各種品類的日化品。“20元的精華水,6、70塊錢的面膜,性價比直逼超市開架貨,但卻含有中藥成分,用著總覺得更安心。”
都說護膚的盡頭是“精簡”,在如今的消費大環境之下,老祖宗的智慧剛好讓打工人有個台階可下——他們回歸了美容原本的意義,不攀比牌子,把雲南白藥當成了性價比最高的“國企風擦臉油”。
01
在這屆打工人眼中,大牌的面霜、水乳和精油已經成了奢侈品,而不是護膚品。
在互聯網“成分派對”的一頓分析之下,人們發現所謂大牌護膚品的本質也不過如此。“黑繃帶不過是矽油和玻色因,x藍之謎則是凡士林加藻類提取物。”
當大牌被紛紛扒出成分配方,最會過日子的年輕人們效仿女巫熬湯、道士煉丹。他們把雲南白藥當“藥引子”,混合到各種護膚品里,給自己“對症下藥”。
一些生存能力極強的北漂,家中常備一款粉末狀的雲南白藥,原本是為了急救菜刀切到手等狀況;後來他們苦於每年春天復發的唇炎,便開始往唇膏里灑上一點消炎的雲南白藥。
還有熬出黑眼圈的打工人,以眼霜為底料,混合雲南白藥厚敷在眼下。“因為黑眼圈的形成,可能是色素沉積、水腫或是血液迴圈不暢,而雲南白藥的主要功能,剛好是活血化淤。”
甚至有脫髮黨曬出了賽博偏方,按比例將雲南白藥、維生素b2和二硫化硒洗髮水混合,據說就能產生治療脂溢性皮炎的奇效。
圖源:不吃香菜
百年之前,雲南白藥曾被稱作療傷止血的“百寶丹”,如今則成了年輕人的“回春靈藥”。
他們還深挖市面上護膚品配料表裡的常見成分,配合著雲南白藥直接從源頭抓起,連製作成本都省了。
“爐甘石是縮毛孔的,煙醯胺是美白的……加上雲南白藥,沒準就效果翻倍。但這畢竟是藥品,自製需要格外注意,說明書上就標註著‘孕婦禁用’或‘過敏者慎用’的提示。”
也有網友發帖表示,自己只是把牙膏換成了這個牌子,熬夜和外賣導致的下巴痘痘,居然不葯而愈。
“事實上,其實國內很多人對含氟牙膏過敏,因此唇周反覆長痘,而雲南白藥牙膏不含氟,屬於打工人的無心插柳。”
02
在網上一搜,雲南白藥旗下的品牌,除了常規的“藥品及醫療器械系列”“原生藥材及養生系列”,還有“大健康產品系列”“茶品系列”等醫藥之外的品類。
“誰能想到,雲南白藥不僅有最硬核的止血止痛藥,還出過山楂條小零食和蒸汽眼罩。”
還有一些打工人發現,國民感拉滿的雲南白藥,出的產品從來不整花裡胡哨的營銷風。讓年輕人用超市的價格,就用上大牌平替。
比如有人在機場發現,雲南白藥旗下品牌的39元護手霜,居然和三位數的祖馬龍香味類似。
當洗護品廣告還在靠“晨霧”“雪山”“曠野”來故弄玄虛,而雲南白藥的三種潔面皂就用大字標註著“玫瑰”“薄荷”“茉莉”。
在別的日化品直播間,看似贈品克重比正裝還大,寵粉福利拉滿,實則只是在跟“家人們”玩數字遊戲;而這個國企牌子賣牙膏,卻送的是不鏽鋼餐具套裝和微波爐玻璃碗,自帶一種樸實無華的“超市風”推銷方式。
圖源:beautylan
不過在社交平臺上,太接地氣的雲南白藥,也常被詬病包裝太醜,讓人沒有購買慾望。
可在不少消費者眼中,這反倒成了這個廳局風品牌的老實感背書。“它營銷溢價空間小,更注重實打實的功能性。”
現在的美護產品,成分表拉得比小作文還長。而雲南白藥的成分表中,常常只有一句話,“國家保密方,本品含草烏(制),其餘成分略”。印在包裝上的大量篇幅,則是全留給了主治功效。
圖源:深海荒嶼(見過熱巴兩次版
“要知道,我國涉密藥品的等級劃分,由低至高為秘密級、保密級、絕密級。其中雲南白藥就屬於最高等級,保密期限為永久。”
神秘的雲南白藥,還會像武俠小說里的橋段一樣,在包裝里附贈一兩顆“保險子”,作為關鍵時刻的緊急止痛藥。“如果遇到比較嚴重的跌打損傷還來不及就醫,服一顆保險子,就能迅速緩解疼痛。它的外形長得也很像仙丹,誰看了不說一句還是老祖宗的方子讓人踏實。”
圖源:喜樂參半
不用營銷溢價來糊弄你,年輕人的安全感,就這樣被“雲南白藥宇宙”給足了。
03
不僅是雲南白藥,各家藥企其實都早已開始跨界美妝、護膚的圈子。
曾經中華老字型大小馬應龍的痔瘡膏,被網友爆改成黑眼圈神器,火遍全網;而鮮少人知的是,這個牌子還真的出品了眼霜、口紅、面膜,甚至細分到了男士專用護膚品。
黑龍江的國民品牌哈藥,不僅有東北孩子從小炫到大的口服液,還售賣“醫用修復敷料”,是能修護痘痘的藥膏。
尤其雲南本土更是層出不窮,比如醫美圈都聽說過的薇諾娜,屬於滇虹藥業;主打次拋精華的安敏優,則出身於昆葯集團。
它們當中的一部分是出身體制內,天然散發著令人安心的國企感;更關鍵的是,“這些藥企跨界美妝護膚,本來就是降維打擊。”
圖源:王崽啾啾糖-w
95後北漂小魯,已經入坑“藥企護膚”兩年,她的入坑單品是協和藥業的維生素E乳。
小魯認為,“老一輩沒有那麼多科技與狠活,大家都是從小肥皂洗臉長大,也沒見洗出幾個嬌貴的敏感肌。其實護膚也不需要太多黑科技,經歷過祖輩、父輩嚴選的老牌子,才更適合這屆年輕人的體質。”
在雲南白藥三七粉被當成了散粉的評論區中,還有網友表示,自己早就去同仁堂開過一種“七白”藥材,磨成粉後也能當散粉。
去藥店購買中藥來當化妝品,也正悄悄出現在不少省錢帖當中。
重新用上“藥企風”化妝品,讓一批年輕人直接原地夢回童年,“像是暑假穿越到爺爺奶奶家,洗完臉被輕輕抹上一層帶著淡淡藥味的擦臉油,沒關注過牌子,但心裡就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