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面對不確定性的心態,決定了你能否抓住機遇,逆風翻盤。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如何調整心態,積極面對?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上存在一種曲線邏輯,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曲線最終總是會向下彎曲,但是知道曲線何時會彎曲的人才是智者。
受疫情影響,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員工,都面臨著充滿了不確定性的未來。
降薪失業,創業失敗?不怕,全民地攤時代來臨,個體經濟崛起。
面對不確定性的心態,決定了你能否抓住機遇,逆風翻盤。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期,如何調整心態,積極面對?
01
確定無疑的時光充滿誘惑
在過去的十年中,很多事情都已經鬥轉星移。
十年前,我們認為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想要到達何方,以及如何到達。
在國家內部,我們正處於雷根 (Reagan) 和撒切爾 (Thatcher) 時代的鼎盛時期,在當時看來產品是多多益善的,如果能把好價格和品質關,就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就個人而言,雖然更加謹小慎微地談論成就和個人財富,但我們認為貪得無厭或許也是件好事。
大家知道或者自以為知道該如何管理企業,教授不同的人追求卓越方法的管理類書籍第一次登上了暢銷書排行榜。
這是一個確定無疑的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說,那是一段令人陶醉的時光。
確定性有其誘人之處。當我聽到沾沾自喜的同事在股票和房地產市場屢有斬獲,他們的獎金和房價不斷飆升,我感覺世界已經恢復了正常的秩序。
我甚至寫了一本名為《解讀組織》 (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s) 的書,認為這樣的組織是可以被理解的,其行為也是可以被預測的。
有一段時間這種令人陶醉的時光似乎沒有盡頭。
在1987年夏天的那段黃金歲月里,我完全陶醉在股市的飆升和房地產的繁榮中。
一個開發商找到我,問我在倫敦郊區的公寓以什麼價錢出售。
10年前,我們花了1萬英鎊買下這棟公寓,而且一直都非常喜歡住在這裡。
但在1987年,任何東西,甚至是一個人珍愛的家都會被明碼標價,所以我告訴這個開發商說,“100萬英鎊”。
“成交。”他說。
我也被自己大胆的報價嚇了一跳,我衝進廚房,告訴詫異的家人說我馬上會成為百萬富翁。我和妻子吩咐各自的律師開始起草售房合同,我們則動身前往義大利慶祝25年來最幸福的結婚紀念日。
在那裡,我懷揣著滿滿的自信和被物質膨脹沖昏的頭腦給她在托斯卡納 (Tuscany) 買了一棟別墅。
有什麼理由不這樣做呢?
在那個年代,一個腰纏萬貫的學者還能為他的妻子做些什麼呢?
INSPIRE
THE BEST
02
1987:百萬英鎊的買賣,泡湯了
當然, 我應該知道世界上存在一種曲線邏輯,沒有什麼是永恆的。
曲線最終總是會向下彎曲,但是知道曲線何時會彎曲的人才是智者。
只是有一段時間,我們都認為在許多方面發現曲線擺脫了原有的地心引力,人們在處理人類事務的過程中以為自己懵懂地發現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物理論 (Theory of Everything) ,能夠複製在各個領域中取得的成功,並由此帶來社會繁榮,而且有了它整個世界都將和平安寧。
10月第一周的星期四,我們從義大利回到倫敦。
那天晚上,根據英國廣播公司 (BBC) 電視節目中的天氣預報,法國海岸外的比斯開灣 (Bay of Biscay) 正在形成一股小型的颱風。在那些日子裡,就連天氣預報員也言之鑿鑿地說:“相信我,這裡不會有颱風。”而就在那天晚上,英格蘭南部遭遇了200年以來最嚴重的颱風襲擊。
英國並沒有對颱風做好應對措施,因而損失巨大。
倫敦停電了,這對下一個即將到來的星期一來說無疑是個兇兆。
當黑色星期一到來時,全世界的股票市場一瀉千里。
幾天之內,我那價值百萬英鎊的買賣就泡湯了。
在開發商眼裡,這樣的交易就不要再夢想著賺錢了。
我現在有一棟既需要又買不起的義大利別墅,確信無疑的妄念就這樣把我自己給耍了,然而這隻是一件瑣碎的私事。
更嚴重的是,事物的確定性普遍土崩瓦解,現在世界上又瀰漫著迷惘、不確定和懷疑的氣氛。甚至傳統的敵人也開始以非傳統的方式來對付我們。戈爾巴喬夫 (Gorbachev) 曾對雷根說:“我們有秘密武器,不再是你的敵人了。”
的確,有人告訴我,儘管五角大樓為應對“冷戰”中的每一次突發事件都制訂了計劃,但對贏得這場戰爭並沒有穩操勝券的把握。
在同一時期,博斯基 (Boesky) 和其他人的貪婪把自己送進了監獄——這在他們的計劃中可從未出現過,與此同時,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標杆企業跌落神壇。
當房子的主人發現他所負擔的抵押貸款超過房價的下跌幅度時,資產已經變成了負數。
當許多市場的寵兒發現職業生涯戛然而止時,倫敦二手市場保時捷汽車的價格也在大幅下挫。
INSPIRE
THE BEST
03
當確定性消失,我們該怎麼辦?
過去十年中的中間幾年,是一個令人感到困惑的時期。
在多米諾骨牌被推倒前我們曾有過短暫的歡愉時刻,但是我們取得的都是得不償失的戰果,由此遺留下來的問題比當時需要解決的問題還要多,這些恰恰是現在的勝利者所需要擔心的問題。
我們興高采烈地試圖把資本主義哲學引入其他世界,確定對我們如此奏效的事物也會對他們同樣有説明,但這種確定性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那段時間我又寫了一本書:《非理性時代》。該書主題的核心哲學是世界的變化已經很明顯而且是非連續的,變化不再是依靠過去趨勢對未來的直接預測。
我認為, 當變化已經以非連續的形式存在時,昨日成功的過往與明天所遇到的問題就幾乎沒有關聯,墨守成規甚至可能會把事情搞砸。
世界的每一個層面都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被重新構建。
確定性消失了,新的嘗試開始了。
另一位愛爾蘭人蕭伯納 (George Bernard Shaw) 說:
“未來屬於不按套路出牌的人,向前看而不是向後看的人,只對不確定性有把握的人,有能力和信心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的人。”
我相信,萬物皆有不同——組織、職業、學校、社會,大部分事物應該本來就有差異,我們真正要學習的是 用全新的方式應對即將到來的生活 。
INSPIRE
THE BEST
04
擁抱不確定性:主動去創造而不是等待
在我上學的時候,沒有學到我現在還記得的任何東西,只記住了一個隱含的概念:生活中的每一個主要問題都已經被解決了。
問題是我還不知道答案。那些答案在老師的腦子裡,或者在她的講義里,但我對此一無所知。
在那個確定無疑的世界裡,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某種方式把老師的答案傳遞給我們。
這是一個荒謬的假設。
多年以後,當遇到一個我不熟悉的問題時,我就會去找專家。我從來沒有想過,在這個充滿確定性的世界裡,有些問題卻是嶄新的,或者我可能會找到自己的答案。我的能力不斷地退化,自己的潛力也被掩蓋起來。
我最終意識到,學校所學的那個隱含的概念不僅是荒謬的,而且是錯誤的。
世界不是一個未解之謎,等待著偶然出現的天才來解開它的秘密。
整個世界,或者說世界的絕大部分是一個等待被填滿的空間。這種認識改變了我的生活。
不需要再等待和觀察問題要如何解決,我可以跳起來自己解決問題,可以自由地嘗試自己的想法,創造自己的場景,創造自己的未來。
生活、工作、組織都有可能以不合常理的方式構建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知道這樣做會有風險,也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也許會鑄成大錯。
明智的做法是聽取忠告以及智者的意見,但也不應該盲從;
應該在下水之前測試一下水溫,但是要記住一旦下到水中,在每個池子中都會感到溫暖;
必須學會原諒自己有時犯下的錯誤,但要記住找出犯錯的原因。
令人欣慰的是,糟糕的記憶往往伴隨著創造力。由於記憶上的懶惰和健忘,我很少有精力去閱讀我應該閱讀的專著,也沒有精力在適當的時候去引用它們。
認為自己正在創造一個世界,而不只是在複製這個世界是件更令人興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