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90年代,醫學期刊《柳葉刀》曾發表了一篇《葡萄酒、酒精、血小板和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法國悖論》的論文。論文中根據法國人的飲食習慣和冠心病死亡率得出了“法國人每天喝葡萄酒為法國人提供了保護”的結論。
該研究一出,即刻引起了社會關注。一些媒體和商家,甚至提出了“適當喝酒有益健康的說法”。
然而,這一說法在20世紀的今天,徹底被推翻了。
喝酒與不喝酒的人相比,哪個壽命更長?喝酒與壽命有著這些關係
由劍橋大學研究者牽頭的一項研究,納入了來自19個高收入國家的599,912名參與者,平均年齡57歲(SD=9),其中44%為女性,平均隨訪11年。研究者依據參與者酒精攝入量進行了分組,分析了喝酒與全因死亡率、各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按照攝入量,研究者把參與者分成八組,最低組攝入量0-25g酒精/周,最高組則是每周要喝上350g以上酒精的大酒鬼。
研究顯示:酒精攝入與全因死亡率正相關,攝入量為每周0-100g的參與者死亡風險最低!
此外,喝酒也與中風、心肌梗死之外的冠心病、心衰、致命性高血壓、致命性主動脈瘤等心血管疾病保持正相關。
可見,喝酒不但沒益,反倒會對人的壽命造成影響。對於“喝酒的人和不喝酒的人,誰的壽命更長?”這個問題,答案也不言而喻。
那麼喝酒對人體到底會造成什麼傷害?
1、喝酒會造成心律失常
2014年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刊登了一篇瑞典科學家完成的薈萃分析,對7個包括12萬名房顫患者的前瞻性研究進行統計后發現:少量飲酒即可增加房顫風險,隨著飲酒量從12g/天增加到60g/天,飲酒者相對於不飲酒者的房顫風險也從1.08倍增加到1.47倍。
2、喝酒會誘發中風
2014年發表於《國際心臟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上的一篇薈萃分析總結了包含142萬的27項前瞻性研究的結果,同樣發現了飲酒量與中風風險之間有著先降後升的關係,在飲酒量低於20g/天時,中風的患病風險和因中風而死亡的風險都呈降低趨勢,而超過20g/天,隨著飲酒量增加,兩類風險都迅速增加。
3、喝酒會傷害腸胃
腸胃會吸收酒精,從而對胃黏膜產生刺激而引起胃黏膜出血,很容易導致胃潰瘍,長期大量喝酒還容易導致慢性胃炎、腹瀉和食慾不振等。
忍不住喝酒,每天喝多少才安全?
美國政府的建議是男性每周喝酒不超過196g,女性98g;《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則是建議男性每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g。
25g酒精啥概念?大家自行感受一下:一瓶啤酒(750ml),一杯葡萄酒(250ml),低度白酒一兩半(75g),高度白酒一兩(50g)。
還不清楚?別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賈繼東也曾推薦了一個攝入量計算公式:“飲酒量×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
如此推算下來,以白酒為例,一個人一次飲酒的量,低度酒不能超過2兩,中度酒不能超過1兩,烈性高度酒最好不要超過25毫升。
有需要的朋友們,可以自行計算一下。
除了飲酒量之外,想要減輕喝酒的傷害,在喝酒的途中應該注意好以下3件事:
1、喝酒前食用適當的食物
喝酒半小時之前,可食用富含澱粉和高蛋白的食物,最好是喝瓶純牛奶或者含糖的牛奶,在胃裡形成一層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胃的作用。
2、不要大口、快速喝酒
3、感冒患者、正在服用頭孢類藥物的人群不宜喝酒
首先,感冒得服用感冒藥,而大多感冒藥當中會含有“對乙醯氨基酚”成分,這種成分一旦遇到酒精,就會對人的肝臟產生巨大毒性,甚至導致肝衰竭而致命。除此之外,頭孢類抗生素會影響體內酒精的代謝,可使大量的乙醛蓄積於體內,從而出現面部潮紅、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痛/頭暈、噁心、嘔吐、出汗、呼吸困難等雙硫侖反應,嚴重者導致急性心衰、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