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泰安日報
三維聚力、協同育人,鳳台學校——
構建家校社共育新生態
■學生用積分兌換心儀物品。資料圖 |
□通訊員 郭明 泰山區鳳台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創新打造“愛心驛站”“家長志願團隊”“泰山時間銀行·紅色成長超市”三大育人載體,形成了學校主導、家庭聯動、社會賦能的協同育人新格局。學校通過精準服務、多元參與和資源整合等一系列舉措,實現家長參與率98%,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 ●愛心驛站:以校為本,築牢協同育人“暖心巢” 鳳台學校秉持“家長的需求在哪裡,我們的服務到哪裡”的服務理念,直面“課後三點半”難題,於2019年創新設立了我市首家“愛心驛站”,為無法及時接送的學生提供溫暖港灣,並以此為紐帶,深化家校社聯動。 驛站配備空調、圖書、手工材料等設施,由黨員教師和家長志願者輪值管理,通過“隨到隨接”機制,累計服務學生3萬餘人次,解決家長實際困難1200餘件。 愛心驛站不僅是託管場所,更是家校互動的平臺。家長志願者在此教授插花、手工等技能,形成家長關愛隊、家長智囊團等團隊,累計參與志願服務超1.2萬小時。 ●家長志願團隊:以家為橋,織密協同育人“連心網” 鳳台學校通過“1261”工作體系,即家委會建設1個中心、教師培訓和家長培訓2個平臺、6大家長志願團隊、1個家庭教育資源庫,構建家長深度參與機制,推動家校從“旁觀者”變為“合夥人”。 學校組建了家長智囊團、家長講師團、家長護學崗等六大團隊,分類吸納醫護、法律、科技等各領域家長資源。其中,家長智囊團提出建議70余條,30條已被採納並就相關事項進行了整改,助力校園安全管理、課程設計等工作優化提升。 學校通過家教大講堂、家長開放日等活動,年均開展家庭教育講座10餘場,覆蓋家長3000餘人次。學校還開發了《家長志願者能力發展手冊》,建立“培訓、實踐、表彰”閉環機制,家長參與服務可兌換“成長積分”,用於激勵學生或兌換教育資源,形成“服務、回饋”良性迴圈。 ●泰山時間銀行:社會聯動,拓展協同育人“實踐場” 學校聯合泰安市慈善事業促進會,創新推出了“泰山時間銀行·紅色成長超市”,將紅色文化融入德育,構建“積分激勵、實踐育人、社會聯動”模式。 學校制定了涵蓋學習、勞動、品德等8個方面的紅色成長積分體系,學生憑積分兌換學慣用品,參與“積分趕大集”活動或實現“微心願”。通過“紅色研學”“紅色故事會”“紅色宣講”等活動,學校不斷引導學生傳承發揚紅色精神。2021年,學校組織積分領先的優秀學生赴井岡山參加“搖籃志·雛鳳行”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用腳步丈量信仰高地,從歷史中汲取奮進力量。 鳳台學校的實踐表明,家校社協同育人需以真心為紐帶、以機制為保障、以創新為動力。通過愛心驛站凝聚溫度、家長團隊激發深度、紅色成長超市拓展廣度,學校成功破解了傳統家校合作碎片化難題,構建起全員、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新生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