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玉林日報
莫讓“網紅兒童”亂了孩子心智
心理專家:成功無捷徑;“網紅文化”容易讓孩子價值觀歪曲,掉入功利主義、享樂主義陷阱
孩子們走進蒲公英之家,體驗困境兒童的生活。
當前,“網紅兒童”現象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該現象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熱議話題,多位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此表示擔憂。打開短視頻平臺,“網紅兒童”儼然已成為一個新賽道。
受此影響,“成為一名網紅”,成了不少兒童、青少年的人生目標。“網紅文化”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會造成哪些影響?家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10歲男孩類比“直播”,渴望成為“網紅”
打開短視頻平臺,“網紅兒童”已成為一門流量生意:5歲美妝博主教畫眼線、4歲童模穿吊帶衫走秀、3歲萌娃奶聲奶氣推銷產品……不少家長還認為,這是鍛煉孩子的好機會。
現實生活中,許多孩子的空閒時間已被短視頻佔據。他們捧著手機、刷著短視頻,在點點讚、點關注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被鼓吹“流量至上”“一夜成名、暴富”“奢侈生活”的“網紅文化”裹挾,10歲的小浩(化名)便是其中之一。
“家人們,我現在在西湖景區,準備坐船遊西湖,快跟著我一起去看西湖美麗的風光吧……”去年暑假,小浩和父母去杭州旅遊,每到一個景點,他都會用自己的電話手錶拍視頻,類比“直播”,說話的表情、語氣和用詞,像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主播。小浩把視頻發到朋友圈,引發無數同學的稱讚和羨慕,這讓小浩拍起視頻來更加樂此不疲,甚至還跟同學誇下海口:明年暑假,我媽媽要帶我出國旅遊一個月!
小浩還建了一個“粉絲”群,目標是長大後成為一名“網紅”。“他每天一有空就拍視頻,模仿直播帶貨,在群裡跟同學推薦各種東西。”讓小浩媽媽感到無奈的是,即使她明確表示,家裡條件無法滿足他出國旅遊,但小浩仍隔三差五鬧著暑假要出國,因為他已經向“粉絲”們誇下海口。
警惕孩子形成功利主義、享樂主義思想
“網紅文化”“網紅兒童”盛行,會給兒童、青少年帶來哪些影響?全國人大代表、陝西省兒童福利會會長宋亞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夜成名、流量變現等,這些“網紅文化”的表像,向青少年傳遞了“成功捷徑”的錯誤信號。部分青少年受此影響,產生了“上學不如整容”“高考不如網紅”等扭曲的名利觀,還可能放棄學業、輕視專業技能積累,陷入急功近利的泥潭。
知名心理專家、玉林市第四人民醫院副院長、國家心理治療師黃英民告訴記者,短視頻採用了各種心理誘導機制,缺乏自製力的兒童青少年很難抵擋誘惑。在短視頻光怪陸離的世界裡,孩子的大腦分泌大量多巴胺,在短時間內消除壓力,獲得快樂。相比之下,學習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缺乏即時的反饋和獎勵。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但當下‘網紅文化’表現出來的更多是一夜暴富、炫富,這會誤人子弟,讓孩子誤以為不用經過奮鬥與努力,就能獲得成功,從而掉入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的陷阱。”黃英民提醒,兒童、青少年如果缺少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內核,往往也會缺少適應挫折、抵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教育孩子,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與此同時,許多家長也在身體力行,引導孩子形成正確的價值觀。3月15日下午,10多名家長帶著孩子來到北流市的蒲公英之家,與生活在這裡的30多名困境兒童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分享寓言故事……
“孩子在家被悉心照顧,看到的也是光怪陸離的網路世界。我們帶孩子來蒲公英之家,不僅僅是捐獻愛心,主要想讓孩子對困境孩子的真實生活多一些認知和體驗,讓他們瞭解同齡孩子雖然生活艱苦,但依然堅強樂觀,從而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家長吳先生認為,教育孩子,做什麼比說什麼更重要。要讓孩子學會正確看待“網紅兒童”“網紅文化”,父母首先要陪伴孩子回歸真實的生活,讓孩子感受生活的多面性,比如走進蒲公英之家,讓孩子感受社會的大愛、同齡人的陽光向上。
當孩子羨慕“網紅”、渴望成為“網紅”時,黃英民建議,家長要通過言傳身教,引導孩子明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好的,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想紅’轉變為思考‘怎麼紅’,去瞭解一些正能量的網紅,背後付出了怎樣的努力和汗水?教育孩子,過程比結果更重要。”黃英民提醒,許多家長在物質方面竭力滿足孩子,但更應該培養孩子艱苦奮鬥、努力拚搏的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