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朱橚為何如此熱衷於野菜:《救荒本草》
更新于:2025-04-11 04:19:50

重返開封之後,朱橚便開始研究當地的風土民情,準備用實際行動解決河南黃泛區的災荒。當時的糧食年產量不足,所以老百姓為了填飽肚子,往往會來到山上自行採食野果野菜。

當時的人們對野生植物缺乏瞭解,所以經常會出現誤食中毒的現象,每年都有人因野菜中毒致病,甚至毒發身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朱橚立即開始研究野菜。朱橚帶著府上的幕僚,沿著封地的邊界尋訪“山野平原”的“野田”,向他們詢問植物學知識並採集野菜的樣本。

經過朱橚的研究,王府總共篩選出四百多種食之無害的野菜和野果。為了進一步觀察這些可食用野菜的生長特性,朱橚還在自己的王府中開闢了一塊菜園,將尋訪所得的植物栽種到菜地裡,每天對這些野生植物進行科學的觀察。

倘若朱橚活在當代,那麼,他絕對是一名優秀的植物學家。

朱橚之所以與這些野菜較真,可不是為了將它們當成觀賞植物。朱橚不遺餘力地種植野菜,就是為了長時間地研究野菜的毒理,防止百姓在長期服用野菜時中毒。為了分辨某種野菜是否含有毒性,口感如何,每當野菜成熟時朱橚都要親自嘗一嘗,隨後才會推廣給當地的老百姓。

朱橚研究的414種野菜野果,每一種他都親自嘗試過。為了教會老百姓辨識這些救命的野菜,朱橚將每一種植物的葉片、花朵、果實、枝幹都畫成圖,每張圖的背後還詳細記載了植物的學名、生長環境、毒性、味道以及烹飪方法。朱橚的這本《救荒本草》,成了河南人民的福音,當荒年降臨時,老百姓可通過朱橚的研究獲知哪一種野菜可以吃,哪一種不能食用。

時至今日,我們依舊能在這本《救荒本草》中看到一些耳熟能詳的植物。其中的許多植物,都是被現代人當成觀賞性植物的品種。若非朱橚編撰了這部《救荒本草》,恐怕時至今日還沒有人知道石竹花、萱草這些植物都是可以用來食用的。當然,類似的植物志書古已有之,朱橚的《救荒本草》並非本草類書籍的開山鼻祖。

我國遠古時期便有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後人假借神農之名創作了《神農百草經》。唐朝時期,又有時人孟詵所著的《食療本草》。北宋時期,唐慎微與蘇頌分別寫就《證類本草》與《本草圖經》。相比於朱橚的《救荒本草》,這些本草類書籍的歷史要久遠得多。不過,從功能上來看,上述本草類書籍均是醫書,並非救荒類書籍。

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
2025-03-26 09: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