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旅融合書寫活態史詩
更新于:2025-04-11 02:54:31

本文轉自:貴州日報

茅臺釀酒工業遺產群

酒旅融合書寫活態史詩

沈仕衛

一個跨越三個世紀的工業遺產群正續寫新的傳奇。

這片以“茅酒之源”為核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茅臺釀酒工業遺產群,不僅保存著由清同治元年(1862)、光緒五年(1879)、民國十八年(1929)先後建成的“成義燒房”“榮和燒房”和“恆興燒房”舊址,以及1951年“仁懷茅臺酒廠”成立後陸續擴建和新修的各類代表性釀酒廠房設施等10處建築,更是通過創新活化實踐,將百年釀酒智慧轉化為當代文旅體驗的生動教材。

現存的工業遺產群濃縮了近代中國白酒工業的發展軌跡。這組自清末歷民國至共和國時期、以“茅酒之源”為核心的釀酒工業遺產群,見證了茅臺酒由籍籍無名到享譽世界,及其生產由手工作坊向工業化、由民營向國營的轉變歷程,是我國民族工業自清代以來艱難前行,不斷發展壯大,並創造輝煌的歷史見證。該遺產群完整保存的自清末迄今的釀造體系,具有極高歷史價值和傳統釀造工藝的科學研究價值。2013年,茅臺酒釀酒工業遺產群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茅臺酒釀酒工業遺產群入選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2018年,以文物建築為核心的茅台酒釀酒作坊獲評工業和資訊化部公佈的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2024年10月,釀酒作坊成功通過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工業遺產複核。

遺產群內,斑駁的青石板路、古樸的木質酒甑、沿用百年的發酵池,無聲訴說著茅臺酒釀製技藝的傳承密碼。新中國成立初期,老一輩茅臺人憑藉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精神,將殘破的作坊改造為現代化工廠,奠定了茅臺今日的產業格局。

成義、榮和、恆興三大燒房舊址,如同三部立體史書,記錄著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茅臺鎮酒業的興衰變遷。在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下,茅台集團創新探索“工業遺產+文旅”的活化模式,將歷史遺存轉化為文化資源與經濟動能。

酒旅融合,以工業遺產打造文旅核心,推動釀酒遺產活化利用,在茅臺被演繹成精妙的協奏曲。茅臺釀酒工業遺產群與中國酒文化城、茅臺酒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共同形成“歷史+文化+生態”的複合型旅遊線路。遊客可在老燒房舊址品味歷史,在赤水河畔領略生態,多維體驗醬酒文化的魅力。茅台集團通過管理權和經營權分置改革,以委託管理協定形式,委託茅臺集團旗下股份公司和文旅公司經營。通過管理權和經營權改制,盤活了閑置的工業遺產,發揮了遺產的文化效益,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價值。茅臺酒股份公司利用茅酒之源文物建築每年可實現年產茅臺酒約200噸,文旅公司則專注茅酒之源的旅遊開發,實現保護與生產並重、文化與經濟雙贏。2024年,茅臺文旅公司依託遺產區接待遊客32.26萬人次,工業旅遊收入成為新的增長點。

另一方面,依託工業遺產群活態展示的茅台酒釀製技藝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5年3月,嚴剛、任金素兩位茅臺工匠入選國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與2009年入選的季克良共同守護千年技藝。嚴剛終身鑽研釀造工藝,培育出大批制酒工匠;任金素被譽為“行走的制曲知識庫”,攻克多項技術難題。他們的堅守,讓非遺在新時代煥發活力。

下一步,茅台計劃深化文旅融合,開發更多主題線路,吸引國際遊客;強化科技支撐,探索建設釀酒固廢資源化高價值利用,並探索美妝、環保材料等跨界應用;推動標準輸出,參與制定迴圈經濟行業標準,引領白酒產業綠色轉型。

從歷史深處走來的茅臺釀酒工業遺產群,正以酒旅融合為筆,以科技創新為墨,書寫傳統工業遺產的活化新篇章。

少年愛跑八仙燈
少年愛跑八仙燈
2025-03-26 05:56:43
四十載筆墨深情
四十載筆墨深情
2025-03-26 06:04:29
鮮活靈動說“乖”字
鮮活靈動說“乖”字
2025-03-26 06:05:05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一種文學史觀的建構
2025-03-26 06:05:08
遼契丹文銅魚符
遼契丹文銅魚符
2025-03-26 06:05:57
大院短箋(圖)
大院短箋(圖)
2025-03-26 06:07:21
文峰塔修繕
文峰塔修繕
2025-03-26 06:09:51
我命由我不由天
我命由我不由天
2025-03-26 06: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