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海峽導報
廈門科學巨匠亮相新版歷史課本
蘇頌的科技成就編入新修訂版初中教材
▲根據《新儀象法要》中圖紙1∶1複製的水運儀象台位於同安蘇頌公園。
導報訊 (記者 吳鵬波 通訊員 余雪燕 蘇靈通 夏海濱 文/圖)近日,廈門市七年級學生蘇何蕾興奮地發現,家鄉歷史名人蘇頌的事蹟編入了這學期的歷史課本。同學們都覺得,這是一件令人驕傲的事情。
在新修統編初中歷史七年級下冊教材中,蘇頌的科技成就安排在第二單元的第14課《遼宋夏金元時期的科技與文化》,主要對蘇頌主持創製的水運儀象台的功能、歷史地位等進行介紹。
“近幾年,社會各界熱心人士一直在呼籲將蘇頌科技成就編入教材,這是我們期盼已久的一個結果。”廈門市同安蘆山堂蘇頌研究會創會會長蘇清祥介紹,蘇頌被譽為“鐘錶的鼻祖”,他主持創製的水運儀象台集觀測、演示、報時於一身,是世界最早的天文鐘,比歐洲同類天文儀器早了幾百年。他說:“蘇頌科技成就被編入教材,對於激發廣大青少年科技創新的熱情和潛能,將起到積極推進作用。”
廈門市第二外國語學校初中歷史教研組組長陳美玲說,在課本上看到家鄉的名人,親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學生們感受到歷史並不陌生,就在我們身邊、在生活中。家鄉歷史名人事蹟編入教材,有助於厚植青少年愛國愛鄉之情、增強文化自信。她說,千年古城同安歷史積澱深厚,歷代名人輩出,清代同安籍民族英雄陳化成的事蹟此前也被編入八年級的歷史教材。
作為蘇頌的故鄉,同安區長期致力於推動蘇頌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蘇頌公園、蘇頌大道、蘇頌紀念館、蘇頌書院、蘇頌醫院等相繼落成,蘇頌天文館正在加緊建設步伐,同安區努力擦亮蘇頌名片,讓蘇頌科學精神在故鄉生根發芽。去年以來,同安區還邀請省內外學術大家開展蘇頌科學精神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研究和實踐,助力廈門爭創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鏈 接
他創造了七項世界第一
蘇頌,同安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蘇頌的成就有七項世界第一,在天文、物理、數學、機械等諸多領域做出了卓越貢獻,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稱其為“中國古代和中世紀最偉大的博物學家和科學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