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女神於佩爾主演《櫻桃園》,“電影和劇場對我來說沒差別”
更新于:2025-04-11 01:18:07

120年前,契訶夫筆下的《櫻桃園》在莫斯科首演,以一座莊園的消逝映照時代的更迭。4月11至13日,法語話劇《櫻桃園》將在上海文化廣場上演,該劇由蒂亞戈·羅德裡格斯導演,法國國寶級影后伊莎貝拉·於佩爾飾演主人公柳鮑芙。

 

“這是我第四次來到上海,中國有許多有才華的藝術家。我看過賈樟柯、畢贛、婁燁的作品,也非常期待與中國電影人合作。”在4月8日的媒體見面會上,於佩爾對媒體記者說,她還看了邵藝輝導演的《好東西》。

 

法語話劇《櫻桃園》作為第75屆阿維尼翁戲劇節的開幕大戲,由阿維尼翁現任藝術總監蒂亞戈·羅德裡格斯(Tiago Rodrigues) 導演,法國國寶級影后伊莎貝拉·於佩爾飾演主人公柳鮑芙。自2021年7月5日首演以來,該劇的關注與熱議不斷。日前,《櫻桃園》剛剛結束在中國澳門的演出。

作為法國電影界的傳奇人物,伊莎貝拉·於佩爾曾多次參與劇場作品的演繹。她表示:“電影與劇場確實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演出模式,但對我來說沒有差別。無論在電影或劇場,我都是一樣的演員。”

於佩爾說:“《櫻桃園》是一部經久不衰的作品,卓越地呈現了人性的複雜,哪怕時隔百年依舊能喚起今日觀眾的強烈反響。在改編經典的過程中,每一位導演都展現出自己的野心、主張。我們這一版採用了非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是吸引我再次走上戲劇舞臺的動機。”

 

在於佩爾看來,柳鮑芙是契訶夫刻畫的所有女性角色里很耐人尋味的一位。“柳鮑芙”在俄文裡的意思是“愛”,她在劇中既光明又憂傷、膚淺且痛苦,在詮釋上有很多不同面向與多元的發揮空間。

於佩爾飾演的柳鮑芙優雅克制,哀而不傷——她並沒有一味地在舞臺上彰顯作為貴族女主人的魅力、可笑或悲情,而是用富有可塑性的情感表達,去刻畫柳鮑芙內心的變化,表現她的矛盾與複雜性。

在“被時代拋棄的落後者”這個標籤之外,於佩爾賦予角色一種現代性的疏離和獨立:她失去了櫻桃園,也嘲諷著自己的荒誕。現場演奏的搖滾樂穿插其中,舞臺上不時有風吹動她的衣服。“她在歡樂與絕望之間徘徊,時而輕浮,時而驚呆,用佯裝醉意控制著相繼失去年幼兒子和愛人的痛苦。”

 

在這一版本的《櫻桃園》中,三條橫軌切割開了舞臺,每條軌道上安置著如櫻桃樹般的燈束,銀色鋼架可以在軌道上任意滑動,彷彿昭示著《櫻桃園》的故事不過是時代道路上匆匆經過的一站。

椅子作為最主要的道具,從整齊擺放,到雜亂地堆成一團,代表著《櫻桃園》從貴族手中易主、櫻桃樹被砍伐的結局。整個舞台營造出一種極簡主義的視覺效果,象徵著主人公舊日輝煌生活漸漸消失。

 

該劇的另一亮點是加入了現場樂隊及演員演唱的音樂元素,極大地增強了戲劇張力。讓人聯想到一種音樂節奏——活潑的快板,而這股巨大能量也推動著劇中人物從一幕走到下一幕。

導演蒂亞戈·羅德裡格斯不僅是本劇的導演,還是阿維尼翁戲劇節的現任總監,亦是這一著名戲劇節自1947年成立以來第一位外國總監。

蒂亞戈認為,契訶夫通過《櫻桃園》將人們帶到了戲劇流派的前沿。這部作品彷彿一座鏡宮,錯綜複雜,時而悲、時而喜、時而傷感、時而希冀,時而關乎終結,時而關乎未來。鏡面映射出一個大家族的盤根錯節,一個危機中的人類群體。

而柳鮑芙所擁有的悲劇女主角典型的疏離感,意味著她已經對她所處的這出戲劇洞若觀火。“她彷彿趴在契訶夫肩膀上偷窺過他寫作似的,知道結局不可避免。她必須痛失所愛,才能讓這個偉大的故事發生,才能讓這代表時代洪流的命運線變得圓滿。柳鮑芙被時代變化之神選為祭品,於是她步伐堅決地邁向祭壇。”

 

如導演蒂亞戈所說,《櫻桃園》講述的是時代變化不可抵擋的力量。而把《櫻桃園》搬上舞臺,意味著談論那些堅信自己的經歷前所未有的人們,談論一個史無前例的歷史時刻,談論一個還沒有人完全理解的新世界里的痛苦與希望,亦是談論我們自己。

文字丨記者 何晶

圖片丨主辦方提供

翁城日記 851
翁城日記 851
2025-03-26 13: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