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首個,為期5天 玉岩中學初一學生放春假啦!
更新于:2025-03-27 08:20:15

文/羊城晚報記者 蔣雋

圖/羊城晚報記者 李可欣

“好激動,別人上學我們居然可以放春假。”3月26日,廣州市玉岩中學初一年級的同學們嘰嘰喳喳坐上旅遊大巴,開啟春假旅行。這是廣州市首個試行春假制度的學校,讓孩子們擁有5天的時間享受春日時光。

數百學生開啟春假

“跟其他學校的朋友‘炫耀’我們要放春假,他們可羨慕了”

3月26日7時,玉岩中學的310名初一學生拉著行李箱回到班級集合,分發研學手冊、胸牌、小組名單及通訊錄、聽老師再次提醒注意事項。

“我們出發啦!”初一3班的同學們興奮地集體大喊。“昨晚激動得睡不著,帶了好多零食,期待跟好朋友一起出去玩。”初一4班林弦可同學說。

“跟其他學校的朋友‘炫耀’我們要放春假,他們可羨慕了。”初一3班同學吳邦正說,父母一開始聽說也挺吃驚,“看了學校安排覺得很安全也很有意義,非常支援。”

7時20分,班級點名集合完畢之後,各班同學來到校園廣場,登上大巴,開啟3天2晚的研學之旅。加上週末,他們共有5天的春假。

春季假期怎麼放?

可以跟父母自由行,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行程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檔,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探索設置中小學春秋假。在黃埔區教育局的支援下,廣州市玉岩中學率先探索“春假”制度,3月26日至30日,初一年級學生享有為期5天的春季假期。

考慮到不是所有父母都有假期,而且有些學生也更希望跟同學一起旅行,玉岩中學決定讓學生自主選擇:可以跟父母自由行,也可以參加學校組織的行程。

為此,玉岩中學嚴格遵循《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規定,精心制訂了春假期間的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最終經過學生自願報名選擇,310名初一學生跟隨學校前往中山、珠海兩地開展研學實踐活動。玉岩中學相關負責人介紹:“44名學生不跟學校行程。其中,1名學生要備戰重要賽事、4名學生請病假,其他跟父母外出。”

玉岩中學初中部教導主任李小兵介紹,研學活動以“歷史情懷”“科技探索”“海洋文化”為主題,行程涵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港珠澳大橋、珠海太空中心、知名高校及長隆海洋王國等特色景點。活動期間,學生們將聆聽高校教授主講的生涯規劃講座和國防教育講座,實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結合,獲得全方位、多角度的沉浸式學習體驗。

耽誤的課程怎麼補?

學校已預留教學彈性時間,不會影響正常教學進度

作為廣州市首個“吃螃蟹”試行春假制度的學校,玉岩中學與教育主管部門在前期進行了充分溝通,同時進行周密部署、深入研究實施方案、召開家長會進行充分溝通。

家長們關注度比較高的問題有:春假耽誤的課程怎麼補回?研學期間安全如何保障?

李小兵解釋,學校已預留教學彈性時間,春假不會影響正常教學進度,春假前後的自習課將用於補足課時,確保完成國家規定的教學任務;制定了詳細安全預案,由校領導帶隊,實行網格化管理,每位教師負責8-10名學生小組,並配備急救物資。

此外,對於極少數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校將幫助學生解決,確保沒有一個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落下;因故必須留校的同學,安排專門的老師進行管理,並安排相關活動,確保學生健康愉快地度過假期。

據瞭解,未來玉岩中學計劃繼續適時推出秋假制度。學校將精心設計覆蓋全國的研學路線,讓孩子們在金色秋季領略祖國壯美河山,在行走的課堂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實踐探索中書寫絢麗多彩的青春篇章,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探索創新路徑。同時,學校也計劃將春秋假的制度,延伸到初二、高一、高二等非畢業班年級。

為何敢做首個放春假學校?羊城晚報記者對話玉岩中學黨委書記印賢文:

希望給女兒提供什麼教育

就給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

羊城晚報記者 蔣雋

3月26日,隨著初一310名同學踏上春假之旅,玉岩中學成為廣州市首個試行春假制度,讓學生“錯峰旅行”享受春光的學校。玉岩中學為何敢於“吃螃蟹”?

“放春假”的想法,源於廣州市玉岩中學黨委書記印賢文的一次帶娃旅遊。“去年暑假帶兩個小孩去上海和南京,那個熱啊!不敢去沒空調的地方,他們煩躁我也煩躁。本來以為是一家人的幸福時光,結果變成受罪。”印賢文回來后一直思考:寒暑假,不是最熱就是最冷的季節,天氣不好、人流扎堆、價格昂貴,難以實現假期應有的親近大自然、親子溝通的目的。由此,他想到了給學生“錯峰放假”。春天感受萬物復甦、秋天享受秋高氣爽,在最好的季節與家人、朋友去旅行,感受美景、親情、友情,去體驗一場山川湖海中的成長。

印賢文認為,人生有三場旅行不可缺席——年幼時跟父母、少年時跟朋友、中年時陪伴父母,走天下、看山河。他想讓女兒擁有這份幸福的人生體驗,也同樣想讓學生們擁有。

考慮到不是所有父母都有假期,而且有些孩子也更希望跟同學一起旅行,印賢文決定讓學生自主選擇:“可以跟父母出去玩,也可以和同學一起參加學校組織的行程。”

一開始的計劃是放5天、不佔用週末、省外遊。這個計劃讓印賢文的親友團“捏把汗”,不斷有人來提醒:“出點事兒咋辦?幹嘛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印賢文心裡也有點怵,但他堅持“正確的事情、有意義的事情、應該做的事情,就要做。”

他平日教育自己的女兒“學習重要,但人生有比分數更重要的東西,比如健康、友誼、習慣……”作為學校管理者,他信奉“希望給我自己的女兒提供怎樣的教育,就給學生提供怎樣的教育。”

出於各種考量,此次春假最終設計為省內遊。“第一次,我們探索和積累經驗,安安全全、玩得痛快。”但他承諾全校師生,“只要這次旅行大家安安全全、開開心心、順順利利,打消各方的各種顧慮,以後每年初一初二、高一高二的同學都能有春假和秋假,而且還能走得更遠。”

印賢文相信,學生的成長在活動中,而不僅僅在教室;教育的真諦不僅在於知識的積累,更在於生命的體驗。用一周的時間,放下書本,走進自然,去感受大地的脈動,去聆聽花開的聲音,才是青春應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