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岩石為羅馬滅亡提供證據
更新于:2025-04-11 00:32:53

本文轉自:中國科學報

格陵蘭冰川崩裂的冰山可以將岩石帶到遙遠的冰島。圖片來源:Ross Mitchell

被冰山從格陵蘭島帶至冰島的岩石進一步證明,從西元540年左右開始的一兩個世紀里,歐洲的氣候變冷了許多。這個被稱作“小冰期”的寒冷階段,可能與羅馬帝國的衰落存在關聯。

之前對樹木年輪和沉積物岩芯的研究表明,從中國北魏王朝的滅亡到中美洲特奧蒂瓦坎城邦的衰落,北半球的這一寒冷時期可能與世界各地的許多歷史事件有關。而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后,席捲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瘟疫也可能部分緣於較冷的氣候。

在這項研究中,加拿大女王大學的Christopher Spencer團隊決定研究冰島西海岸的一處海灘,因為衛星圖像顯示這裡是淺色的,與冰島絕大多數由玄武岩構成的黑色海灘對比鮮明。

這種淺色被認為源於大量的貝殼沉積。但實地考察中,Spencer發現了許多鵝卵石大小的花崗岩。“這些岩石顯然不是冰島本土的產物。”

果然,岩石分析結果證實,它們來自格陵蘭島的許多不同區域。後者與冰島的最近距離約300公里,這意味著這些岩石一定是由格陵蘭冰川崩解形成的冰山攜帶至此的。

Spencer指出,發現格陵蘭岩石的海灘可以追溯至西元500年至700年間。雖然格陵蘭冰山偶爾會漂抵該區域,但在海灘之下的其他層位中都沒有發現格陵蘭島的岩石。

這一發現表明,在海灘錶層形成時期,大量格陵蘭冰山曾沖刷至此。Spencer認為,這說明寒冷氣候使格陵蘭冰川在這一時期變得更大,從而分裂出更多冰山。

該發現與名為“古代晚期小冰期”的證據完美契合。關於該氣候事件的成因仍存爭議,有觀點認為是火山爆發所致,也有理論提出是彗星碎片撞擊地球引起的。Spencer則認為源於地球軌道變化導致的太陽熱量改變。

儘管氣候因素在羅馬衰落等事件中的具體作用仍有爭議,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氣候變化深刻影響著諸多文明的命運。(李木子)

2300年前的戰國竹簡
2300年前的戰國竹簡
2025-03-28 17:46:40
破譯文物密語
破譯文物密語
2025-03-30 22: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