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職業教育為 夢想鋪路架橋
更新于:2025-04-10 10:48:26

本文轉自:青海日報

讓職業教育為 夢想鋪路架橋

宋翠茹

職業教育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其發展品質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的活力和競爭力。當前,我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期,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職業教育必須跳出傳統辦學模式的窠臼,走出一條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協同育人的新路子,才能真正成為支撐地方經濟發展的“人才搖籃”。

職業教育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構建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格局。內迴圈著眼於教育質量的持續提升,通過優化專業設置、創新教學模式、強化師資建設等舉措,夯實辦學基礎;外迴圈則致力於多方合作的拓展深化,打破學校與企業、行業之間的壁壘,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分享的育人生態。西寧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建設正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聚焦行業專案、為產業鏈賦能,進而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這種“聚整合、創新、共用、合作”的發展思路,值得全省各地職業院校借鑒。

深化產教融合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多方協同發力。加強頂層設計,創新機制,積極主動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學校改革發展提供軟硬體支援。有的放矢地統籌好資源,提高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服務社會的能力,為職業教育開拓更廣闊的天地。當政府搭台、企業唱戲、學校參與,產教融合就能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推進,形成促進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合力。

職業教育要隨產業升級而“轉”,應市場需求而“動”,順社會發展而“變”。西寧城院生態工程系和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群聚焦青海產業“四地”建設、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啟示我們,只有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規劃,職業教育才能把握時代脈搏,贏得發展先機。當前,數字經濟、綠色低碳、智慧製造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為職業教育提供了廣闊舞臺。職業院校應當敏銳捕捉產業變革信號,動態調整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使學校真正成為支撐產業轉型升級的“人才孵化器”。

​聆聽成長 賦能青春
​聆聽成長 賦能青春
2025-04-10 07: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