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雲南日報
經驗啟示
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優化探析
吳陽紅
漢語言文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專業,不僅是研究漢語語言和中外文學的重要學科,更承擔著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文學綜合素養的重大使命。在新時代的高校教育背景下,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模式存在一定不足。首先,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學生需求的變化,傳統的單一知識講授法已無法滿足當下學生個人化、多元化的學習需求,教師往往在課堂中佔據主導地位,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違背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其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內容過於單一,多數教學依賴於經典文學作品的分析和解讀,缺乏與現代社會生活的有效對接,造成學生無法在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架起橋樑,容易導致學生對漢語言學習失去興趣。此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不能與時俱進,信息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存在不足。因此,如何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策略,提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教學品質,成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轉變漢語言文學教學理念。就當下教學來說,教育的核心應從“以教師為中心”轉向“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不應單純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和啟發者。要通過互動式、探究式等交互性較強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鼓勵學生勇於表達個人觀點,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文學現象,以此有效培育他們的文學鑒賞力和創造性思維。
豐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內容。當下漢語言文學教學多以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理論等課程為主要教學內容,較少更新課程內容,這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漢語言文學的時效性。當下,網路文學、電影和戲劇中的文學元素皆可成為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內容,因此,漢語言文學教學要順應時代發展,深入挖掘時事熱點中的豐富育人資源,以豐富課程內容,提升育人質效。例如,以熱點話題作為課堂切入點,激發學生興趣,增強學生的時代感知力和思辨能力。
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信息化時代中,資訊技術的運用已深入各行各業,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也是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的重要途徑。例如,在線課堂、虛擬實境、數位圖書館等方式為漢語言文學教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新性。漢語言文學教學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最大限度發掘教學資源,有效拓展學生學習空間,以提高教學的互動性與靈活性。
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優化要與時俱進,通過教學理念的轉變、教學內容的擴充、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創新,讓處於進行時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文學素養和創造性思維,使教育朝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青年方向不斷邁進,從而促進文化傳承和社會進步,為教育強國建設作出有力貢獻。
(作者單位:重慶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