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小張(化姓)是一名辦公室職員,半年前,她發現自己有點“不對勁”:下午工作時眼皮總是不自覺地往下垂,看電腦久了還會出現重影。
“是不是這段時間太忙,沒休息好呢?”小張讓身體充分休息,可癥狀並沒有得到緩解。直到最近,她的雙手也越來越沒力氣,常常頭暈,眼皮一直耷拉著,重影更是日益加重。無奈之下,小張來到杭州師範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內科就診。接診醫生詳細詢問了小張的病史,察覺到這並不是單純的疲勞。連續眨眼的疲勞試驗、新斯的明試驗均提示陽性,醫生初步判斷她可能患上了“重症肌無力”。
進一步檢查顯示,小張的血液中乙醯膽鹼受體抗體(AChR抗體)陽性,胸部CT發現前縱隔佔位,考慮胸腺瘤。最終小張被確診為“重症肌無力(全身型)”。
神經內科隨即邀請心胸外科副主任祝明華主任醫師會診。經過全面評估,祝明華分析患者縱隔佔位並重症肌無力,單純使用藥物效果不佳,建議行縱隔腫瘤切除+全胸腺切除。手術進行得十分順利,術后小張的病情逐步改善,第二天她就感覺眼皮不再下垂,手臂力量也恢復了。術后兩周,小張已經可以正常上班,不再依賴大劑量藥物。
“如果早知道這個病能通過手術治療,我就不用白白受那麼多苦了!”小張感慨道。
祝明華介紹,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神經肌肉疾病,由神經-肌肉接頭傳遞功能障礙引起。它的診斷往往需要通過藥理學檢查、電生理檢查、MG相關抗體檢查等。除此之外,80%左右的重症肌無力患者伴有胸腺異常,因此也應重視胸部CT或增強MRI。對於重症肌無力合併有胸腺異常及乙醯膽鹼受體抗體陽性的患者,早期的手術可以使患者癥狀迅速得到緩解,減少免疫抑製藥物的治療劑量,同時也能減緩病情進展,對患者非常有益。
祝明華提醒,這種疾病多見於年輕女性和年齡較大的男性。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肌無力、疲勞后加重,尤其是伴有眼皮下垂、視物重影,一定要盡早就診。重症肌無力雖不常見,但容易被誤診為“疲勞”“頸椎病”。早診斷、早治療,尤其是儘早評估手術指征,才能避免病情惡化,重獲健康生活。
2018年,全身型重症肌無力被納入國家五部委聯合發佈的《第一批罕見病目錄》。
資料顯示,重症肌無力在中國的年發病率為0.68/10萬,85%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其中AChR陽性和MuSK陽性為兩種主要亞型,佔比分別約為85%和8%。
2024年1月1日起,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在全國範圍內統一正式執行。罕見病用藥被納入醫保目錄的數量創歷年新高,重症肌無力就在其中。
2025年3月31日,比利時藥企優時比(UCB)宣佈自研生物製劑——羅澤利昔珠單抗注射液(商品名:優迪革,Rystiggo)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准,與常規治療藥物聯合用於治療乙醯膽鹼受體(AChR)或肌肉特異性受體酪氨酸激酶(MuSK)抗體陽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gMG)患者。
作為全球首個且唯一同時覆蓋AChR陽性和MuSK陽性gMG的新生兒Fc受體(FcRn)拮抗劑,優迪革在中國獲批,突破了國內MuSK陽性患者長期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困境。
(羊城晚報·羊城派綜合自杭州網、中國新聞網、瀟湘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