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遼寧瀋陽,曾經的運動員、如今的抗癌博主吳忠華髮視頻分享自己的複查結果:“心情真是像過山車一樣”,好消息是沒復發,壞消息是耳朵里長了一個小東西。
沒有抱怨,可也沒有刻意掩飾自己的疲憊。只因,他不想用“範本”去適應互聯網的喧囂。
所以,看到有網友不經意間表現出的同情,他還會自我調侃:一個從偶像劇到搞笑劇的過程。
從考入北京體育大學到獲得一級運動員、國家級籃球裁判員的認證,從患上膠質腦瘤到三次開顱手術,從188cm頂級男神到“容顏盡毀”……帶病生活並不容易,可熱血的體育精神還是貫穿了他一路走來的日子。
如今近11年過去,他的“變化”牽動、鼓舞著無數人。可他也始終有自己的堅持:不願過多煽情,做自己就好。
簡單的期待,不簡單的心境。
到底是怎樣的經歷才會讓一個人擁有超人般的意志呢?接下來,我想和你說說這個“頂級男神”的故事。
因為開局沒有拿到一副好牌,所以爽文劇本里該有的“逆襲標配”,吳忠華佔據了好些個:出生在東北的一個小地方,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在外務工,跟著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成為留守兒童;加上兒時長得瘦小,還經常成為其他孩子的欺淩物件……
內外條件的不友好,使得他受到的傷害也隱秘起來。直到多年後他受邀上節目,一切才變得清晰起來。
那時東北的冬天很冷。邀上幾個小夥伴堆雪人、打雪仗,是孩子們的日常遊戲。
但於小忠華而言,少有和同齡人打成一片的入場券。更多時候,他只能扮演“道具”,被其他孩子玩笑著埋在雪地裡。
看到他不反抗,還有人往他那條用棉絮做的褲子裡扔鞭炮。砰的一聲,棉褲被炸開,吳忠華對玩伴敞開的心,也慢慢閉上了。
可孩子想要的快樂,來得直接,也很簡單。
雖然沒有要好的朋友,但他有疼愛自己的姥姥和姥爺。他們會帶著吳忠華上“勞動課”,這可比同伴間的嬉笑打鬧有趣多了。
畢竟,跟著老人外出撿廢品,不僅可以換錢,還能從中尋得一點“寶藏”,兼具實踐意義與遊戲力,和當下的育兒新理念不謀而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吳忠華也受到了姥姥和姥爺比較“前衛”的教育。
所以,吳忠華在學習上,也很少偷懶。一路跌跌撞撞考上高中後,他愛上了體育,並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考出大山去追夢。
那段時光,他日復一日地訓練,很累,可也知道,不能浪費父母給自己的“天賦”。尤其是想到多年操勞的家人,他卯著一股勁兒向前衝,如願收到了北京體育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一時之間,鄉鄰沸騰。可吳忠華並沒在喜悅中沉浸很久,就緊鑼密鼓地安排起大學生活:先後考取各類專業資格證書,還在課下兼職攢下了一筆錢。
過硬的專業能力,加上出眾的顏值,一度讓他成為校園風雲人物。曾經那個站在角落的少年,這一次走到了舞臺中央。
不出意外,按照“考學、求學、深造”的過程,吳忠華未來可期。但就在大二那年冬天,命運和他開了個玩笑。
一次尋常的檢查后,醫生把一份“腦膠質瘤”的診斷書拿給他看。
那一瞬間,他只覺得這個沉甸甸的“宣判”猶如晴天霹靂,把他的人生劈成兩半:一半與夢想為友,一半與病痛共生。
他是不幸的,可他也是幸運的。變故來得太快,當月確診,當月就做了手術。
形容當時的狀態,其實並不好:吳忠華近一米九的個子,瘦到只有126斤;為了治病,家裡還欠了20多萬的外債。
但吳忠華和他的家人,誰也沒有抱怨、退縮。
吳父繼續幹著原來的活兒;兩位老人給予了力所能及的説明;還有吳忠華,術后恢復良好,加上積極做康復治療,三個月後就重新回到了學校。
點擊播放 GIF
就是這股擰成繩的合力,推著吳忠華一直向前走。直到一年後復發,這個陽光開朗的大男孩,開始重建自己的身心,對家人升出一絲虧欠感。
他會想,如果不是自己,或許父母就不用背負那麼多壓力。其實他也有脆弱的時候,但在兇險的併發症襲來時,老師會開三四個小時的車,送他去醫院;同學們也會在淩晨三四點的時候,陪他掛號,給他力量。
所以,縱然二次手術后,他的右耳、右眼,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創傷。可想著日子難熬,還有牽掛的人在,他沒有消極逃避,而是該康復就康復,該賺錢就賺錢,自此還成為專業的健身教練。
如果生活就這樣平靜地繼續,他會找個穩定的工作,談個甜甜的戀愛。年輕人該有的美好,吳忠華同樣會暢想。
只不過,在命運最後給他一次衝擊時,這個男生累了。他不能再結婚了,他說不成為別人的負擔,是他最後的責任。
可他也在記錄著自己的“反轉人生”:
“以前挺瘦的,現在挺胖的;以前要求跑得快、跳得更高,現在學習怎麼走路;以前能推100公斤,現在做俯卧撐都困難……”
一遍又一遍地問“為什麼呢?”
也不忘自我鼓勵,感染他人:“你就勇敢地做自己,哪怕和別人不一樣也沒關係。”
所以,再一次站起來后,他慢慢褪去臉上的稚嫩,學著去接受這命運多舛的人生,帶上可愛的面具,做一個擁有“超能力”的人。
和很多網上衝浪的年輕人一樣,吳忠華喜歡用視頻記錄下那些生活點滴。打開他的社交帳號,4年多的時間里,發了幾百條視頻。
在那個跨越時空的世界中,他依舊在閃閃發光。
翻看第一條視頻,他正在健身房,配著輕鬆的音樂;翻看最新視頻,他剛複查不久,放著朝氣的歌。通過碎片化的點滴,我們窺見了一個向陽而生的後續。
他的作品沒有範本,不定時更新。
偶爾發發心靈雞湯,給網友表演一個吃播秀;不時分享康復中的點點進步,鼓舞著處在低谷中的失意者;一邊釋懷過去,一邊期待未來……
他說“哪有什麼勵志,只是無路可走”,也承認“面對恐懼,我也會害怕,害怕是我的本能。”
既是勇者,也是“俗人”。
不矯揉造作,還撕開傷疤,分享生活中的小插曲:現在不能看一類電影,就是主人公得了腦部疾病的那種,活不了多少時間了。
之前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大熱時,他也去看了。但是,當看到主人公躺在手術臺上的那一幕時,立馬就走出了電影院。
他害怕,害怕看了心疼自己。
所以,什麼是勇敢呢?我想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已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
就像吳忠華那樣,既有歡喜,也有沮喪,帶著恐懼邁向下一步,仍舊不失為最高級的叛逆。
前些天,還刷到一個類似的話題:“感覺人生無望,怎麼辦呢?”
看到網友@小頁的故事,不由被觸動。
像吳忠華一樣,她也喜歡打籃球。可又和吳忠華不同,她是坐在輪椅上打球的。
因為一次意外,她很難再站起來。很長一段時間,她都是一個人生活、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在網上分享著碎碎念。
直到那天,有人問她想不想拍照片,小姑娘靦腆地笑了:“小時候沒有穿過公主裙,想體驗一下當公主的感覺。”
那一刻,遇到的善意開出花。鏡頭定格的瞬間,她成了超酷的籃球公主。
因此,我想說的是,起起伏伏才是人生常態。他們與善意的人產生連結,似曾相識:“鐵生,去踢足球啊……”
“走啊,忠華(小頁)去打球啊。”
人生海海,不需要太多煽情。因為,能把自己活成光的人,不需要憐悯。
悲喜皆是生活,大大方方做自己,你就是獨一無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