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記者 李 山
一年一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以下簡稱“漢諾威工博會”)日前在德國漢諾威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圍繞人工智慧(AI)、智能製造、數位生態系統和能源等領域,約4000家參展公司以“科技塑造未來”為主題展示了當今和未來的生產和能源供應解決方案。從使用AI優化生產過程到數位孿生和數字工廠,再到氫氣推動能源轉型的進展,漢諾威工博會在動蕩與挑戰中展望未來。
AI全面融入解決方案
AI是漢諾威工博會所有主要平台的焦點。澳汰爾、倍福、博世、谷歌雲、PSI、思愛普和西門子等公司都展示了他們最新的AI驅動解決方案,以及實踐中的應用範例。
2025年漢諾威工博會的赫爾墨斯獎頒發給了西門子的“工業輔助”解決方案。這是一款針對整個價值鏈(從設計、規劃、開發到運營和服務)的工業環境採用生成式AI的產品。例如,它可讓開發團隊用自己的母語為可程式設計邏輯控制器生成代碼,從而大大提高生產力並使工作變得輕鬆。
弗勞恩霍夫協會主席霍爾格·漢塞爾卡教授說:“AI是提高生產力的寶貴工具。‘工業輔助’創新地將基於AI的管理流程輔助與生產控制相結合,使其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包羅萬象的工業價值鏈解決方案。”
數位孿生優化研發和生產
在2025年漢諾威工博會上,很多企業都展示了如何通過數位孿生技術來優化研發和生產過程。
借助數位孿生,所有生產流程都可進行虛擬規劃、優化和驗證,這極大地加快了現實世界中的產品開發和生產。
西門子公司的西沃恩·弗萊明對科技日報記者說:“以前科學家發現一種藥物或潛在藥物候選物,需要花費10年的時間才能將其生產並推廣。而我們現在推出的數字實驗室,可通過數位化,使正在進行的所有任務都變得更快。通過數據類比,科學家可把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結合起來。”
隨著數位化轉型的推進,人們逐漸意識到,利用即時數據是推動可持續運營的關鍵。專家預計數位孿生市場到2030年可能會增長約40%。
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觸手可及
在漢諾威工博會上,從自動化到機器人的現代技術隨處可見。
以電氣自動化聞名的費斯托公司精心設計了一系列生動的演示模型。該公司的索爾斯滕·布倫斯介紹道:“與以往側重技術創新和未來理念不同,今年我們將展示的重點放在可真正銷售的元件和系統上。我們提供量身定製的解決方案。”
來自中國的節卡機器人展示了其新推出的JAKA S 5智慧協作機器人。該機型憑藉0.1N級力控反饋技術和毫米級精度控制能力,吸引了眾多觀眾操作體驗。
節卡公司副總裁常莉介紹說:“節卡首創推出的圖形化程式設計方式,對使用者非常友好,可讓消費者很快上手。精準把握客戶需求,以及高標準的品質和品控是我們不斷開拓海外市場的關鍵。”
來自法國的萬喜能源公司圍繞“數據驅動工業”展示了全面的工業連接解決方案,通過安全高效的工業互聯網為運營技術提供多樣化服務。該公司特意搭建了一個完整工廠的樂高模型,從垃圾處理、帶有建築工地的鐵路線、高架倉庫到5G傳輸塔以及IT/OT安全運營中心等一應俱全,形象地展示了企業各種產品群組及相關應用場景。
能源轉型不限於綠氫
圍繞氫氣在能源轉型中的作用,眾多公司展示了創新解決方案——從電解、儲存和運輸到工業應用。例如,博世公司展示了其PEM電解堆,可有效地將電能轉化為氫氣,並減少能量損失。Maximator展示了其用於氫氣儲存和加氣的高壓技術,這對於擴大氫氣運輸和工業應用至關重要。
智慧能源監控也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源管理供應商ecoplanet贏得了今年的赫爾墨斯初創公司獎,其推出的由AI驅動的平臺,可幫助企業即時分析其能源消耗,優化動態定價的使用,並最大限度地整合可再生能源。該平臺使企業能將能源成本降低20%,同時顯著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中企展現國際合作成果
中國國家能源集團也在漢諾威工博會上展示了其全力推進綠色發展、佈局戰略性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的舉措,以及積极參與國際組織、拓展國際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
2023年8月,國家能源集團在柏林設立了歐洲研究院,圍繞清潔能源、生態環保合作,構建中歐綠色科技合作的橋樑。
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研究院負責人王寶東博士介紹說:“國家能源集團多渠道開展國際科技專案合作,持續在開放共用、綠色發展中提供中國力量。我們聚焦電力多元轉換、氫能、儲能與新型環保等方向,整合歐洲優勢技術與先進成果,積極與弗勞恩霍夫研究所等開展合作,已成功推動生物質氣化技術與卡諾電池技術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