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數位人”虛假宣傳保健品涉嫌欺詐老年人
更新于:2025-03-26 13:28:11

本文轉自:陽光報

 (圖片由AI生成)

  在剛剛過去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有媒體曝光了一起利用“AI數位人”技術進行虛假宣傳的案件。該案件涉及多家企業,騙子通過AI合成的“專家”形象,向中老年群體虛假宣傳保健品功效,誘導消費者購買,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影響。

  據報導,這些“AI數位人”在短視頻平臺上扮演醫療專家、帥哥、職場女性等角色,24小時不間斷地推廣所謂的養生“奇跡”。他們通過直播、短視頻等形式,將消費者引流至微信等私域平臺,進而推銷高價保健品。

  趙黎(化名)的母親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她被誘導花費16761元購買保健品,而像她這樣的案例並不少見。這些企業利用老年人對健康的關注,通過虛假宣傳、洗腦式行銷,進而達到銷售高價保健品的目的。調查發現,這些“AI數位人”視頻多由AI技術合成,成本雖然低廉,但造成的危害性卻極大。視頻中的人物形象看似真實,實則嘴型與聲音不協調,背後隱藏著虛假的身份和誇大的宣傳內容。

  更為嚴重的是,這些所謂的“神葯”實際上並非藥物,而是普通的保健品,甚至有的只是糖果,根本無法治療疾病。專家表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是否可以逆轉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判斷,而這些產品並無實際臨床效果。此外,這些企業還通過快遞代收費用等方式,逃避法律責任,給消費者維權增加了難度。市場監管部門表示,將對這類違法行為進行調查,並依法予以處罰。

  面對AI濫用導致的“坑老”困境,為銀髮族共築“防火牆”已成為多方共識。從頂層設計來看,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呼籲立法整治AI“換臉擬聲”。

  令人欣慰的是,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四部門聯合發佈了《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據悉,《辦法》聚焦人工智慧“生成合成內容標識”關鍵點,通過標識提醒用戶辨別虛假資訊,明確相關服務主體的標識責任義務,規範內容製作、傳播各環節的標識行為,將於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此外,壓實平臺方的審查責任、加大對通過AI偽造視頻發佈者的懲處力度也勢在必行。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強調:“現如今,我們應該有一條大原則,那就是誰發佈虛假的AI換臉視頻,誰就要承擔責任。當然,如果AI換臉並非惡意,那麼這屬於當事人雙方之間的範疇,但如果是通過AI換臉明顯獲利,那就應該是需要警方介入的案件了。平臺也需要通過新技術與人工審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內容進行有效審核。”

  公安部網安局用4個關鍵詞教網友如何識別AI謠言:查源頭,警惕無明確作者、無正規信源的內容;看細節,觀察手指數量是否異常、光影是否自然,注意口型與聲音是否同步、背景是否模糊扭曲;驗邏輯,AI生成的謠言常出現時間矛盾的問題;用工具,通過權威渠道進行查證。“查源頭”“看細節”“驗邏輯”“用工具”四大法則同樣適用於老年人防騙場景。

  科技進步與人文溫度從來不是對立的命題。在AI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也該慢下腳步,讓老年人不“掉隊”、不迷失。隨著AI技術不斷消解真實與虛構的邊界,人類唯有將科技向善的基因注入演算法肌理,方能守護住數字時代的每一份信任與尊嚴。而相關部門、網路平臺、親友及全社會的合力“圍堵”,才是抵禦這場銀髮族“AI圍獵”的最堅實盾牌。

  記者 曹晏 整理

日照水庫迎來稀客
日照水庫迎來稀客
2025-03-26 12:33:08
“申拓號”整裝待發
“申拓號”整裝待發
2025-03-26 12: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