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假日趕場的相聲演員收入漲三倍多
嘴停不下來 腿也沒閑著
|
|
“一天五場起步,最多時六七場。嘴停不下來,腿也別閑著,幾個園子跑,那比平常日子可忙多了。當然,演出費也會比平時多三四倍,因為收入是與觀眾的數量挂鉤的。多掙錢當然高興,看到那麼多中外遊客為天津而來,為相聲而來,更高興。”陳馳在園子裡說相聲,當然盼望的就是每場演出觀眾都“滿坑滿谷”,現在天津的文旅越來越紅火,本地人、外地客,甚至是國外的遊客,在天津玩兒聽相聲是“必選專案”。所以,陳馳和夥伴們的心願還是很容易實現的。特別是到了假期,作為天津相聲的“知名品牌”,名流茶館成了中外遊客的“打卡地”,陳馳是“名流”的主力之一,看著從四面八方奔著聽“津味相聲”而來的觀眾,也是“越說越有勁兒”。
假期里,園子從早上十點就開場了。陳馳和搭檔胡明海一天必須完成的“KPI”是五場,但是這幾天工作量都比預訂的要多。為了保證節目的豐富性,演員們還要在其他4個不同地點的“分會場”輪流演出。於是,陳馳就和所有同事一樣,像上滿了弦一樣,從這個園子下來趕緊奔赴另一個園子。為了節省時間,乾脆演出服——大褂兒也不脫,好歹套上外邊衣褲就出發。也正趕上古文化街節日裡人流如織,本來衣著就彆扭還得在人堆兒里挪動,就這個狀態都夠“賣票”了。
陳馳說:“我們園子的演員比較多,本來安排大家輪換場地的時間比較寬裕的,不至於很趕落。但是,節日里我們不能預計交通情況,還盡量要求自己早到所要去的園子一會兒,畢竟節日外地遊客比較多,我們也觀察一下觀眾的喜好、年齡層次等,在準備的節目上有一些針對性的調整。比如現場外地觀眾比較多,我們就推出了新編相聲《哏兒都青年》,其中包含了天津的文化、民俗、旅遊景點等,讓大家笑著瞭解天津。結合節日特點改編《禮儀漫談》,有包袱也有知識。”
假日里的演出,面對的觀眾多,現場出現的情況也不少,鍛煉演員“現掛”能力的時候就到了,所以必須精力集中,還得頭腦靈活。陳馳覺得,節日里最大的挑戰就是觀眾里孩子比較多,讓他們安靜地聽節目,就得隨時穿插一些他們喜歡的內容,動畫片啊、遊戲啊、流行的玩具啊……孩子們接下茬兒,演員也得跟得上。有的孩子也會成心“搗亂”,對於太“鬧騰”的孩子,陳馳有一句“法寶”,問孩子“你作業寫完了嗎”,就這一句,有的孩子居然能現場哭出來。逗哭了,還得哄樂了,陳馳趕緊說:“哎,不哭,作業咱肯定寫得完,實在寫不完,baibai教你怎麼逗老師開心。”
加大工作量、忙活著趕場、研究新段子,還得哄孩子……陳馳和夥伴們在假期里忙活著,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因為進步和收入而樂呵著。文/攝 記者 任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