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驚悚電影《湮滅》中,觀眾們被帶入一個神秘且詭異的X區域叢林。在這裡,先是男性,隨後是女性,逐漸喪失了他們作為人類的本質——“自我”。
我們之所以被稱為“人類”,是因為我們按照人類的基因設定進行生長和繁衍,而不是長出翅膀、生出魚鰭或伸出利爪。
然而,在X區域內,由於“閃晃”現象引起的基因折射,所有的生物體之間的基因開始相互折射、混亂和重組。人類正逐步失去自身基因的純潔性,至少在基因層面上正在變成一種全新的“非人類”物種。
《湮滅》以其獨特的視角想像和構建了外星生命入侵的情景,既不同於《第九區》中的外星難民飛船登陸,也不像《獨立日》中直接展開的飛船攻擊。
電影打破了傳統影視作品中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有限認知與想像。當調查人員詢問莉娜走出X區域的外星人是碳基還是矽基生命時,莉娜無法給出答案。這些存在可能超出了我們的認知範圍,它們或許沒有實體形態,甚至可能是以某種能量形式存在。
在人類的科技還未能完全解讀細胞秘密時,外星生命已經能輕易地利用“閃晃”折射技術來編輯和改變人類基因。
通過女主角眼眶滴落的一滴血,就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完美地複製出一個相同的女主出來。而在複製男主角時,尚未能複製其記憶;但到了複製女主角時,恐怕連記憶都被複刻和存儲下來了。
《湮滅》之所以被視為一部傑作,我認為至少由三個因素構成其“神作”之名。
首先,它以全新的角度構建和想像了外星生命的存在。外星生命究竟是何種形態?他們可能連實體都沒有,能夠隨意編輯和篡改人類的基因。他們的目的是什麼?或許並無目的,只是進行自由組合的創造,看看能夠產生何種結果。外星生命的存在方式,可能完全超越了我們的想像。
其次,影片用影像創造了一個迷幻而詭異的“閃晃”空間。在這裡,不同物種間的基因相互折射,形成了一個混亂而又美麗絕倫的奇特叢林。這為銀幕增添了如夢似幻、既駭人又迷人的“遺落的南境”。
最後,是對人類存在的哲學深度探討。我是誰?你是我嗎?我們之間有何區別?當面對擁有相同相貌、基因乃至記憶的複製人時,他是否就是你?而當人類基因被其他物種污染時,我們還能被稱為人類嗎?在萬物基因混雜的世界中,一切平等共存,都不過是造物手中的玩偶,渺小如同滄海一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