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指南:真正厲害的父母,是這三類人
更新于:2025-04-06 11:30:17

在壓力膨脹的時代,我們被"焦慮"這個詞所籠罩。父母為孩子的前程而憂心忡忡,孩子們為自我價值而步步緊逼。

可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往往能在焦慮的洪流中尋得一方凈土,過上別樣的清閒自在。

第一類人:學會為自己而活

有一位媽媽,是個全職主婦。多年來,她將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女兒的身上,可女兒卻越來越叛逆,母女關係陷入冰冷對峙。

直到有一天,她在親子療愈課上吐露心聲,老師給她開出一副"人生藥方":你先好好愛自己,活好自己,你活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

這番話猶如驚雷,將這位媽媽徹底驚醒了。她意識到,之所以會產生許多困擾,根源就在於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而忘記了自我的存在。

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又怎能給予孩子最好的愛呢?從那一刻起,這位媽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盡情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物中去,過上閃閃發光的日子。

果不其然,待她活出自我後,與女兒的關係也發生了轉機。

前段時間爆火的《我的阿勒泰》,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裡面的張鳳俠就是這樣一位"為自己而活"的女性。她旺盛的生命力和自由散漫的生活態度,讓她成為網友心中"夢中情媽"的化身。

她想搬去哪裡就搬去哪裡,不受任何人的拘束。女兒反對時,她只淡然說:"不想跟媽媽過就回城裡住去。"她本不是個傳統意義上的好媽媽,可正是這樣的生活態度,讓文秀在與她相處的過程中,習得了鬆弛和自在的人生境界。

母女倆相處模式就像是兩匹駿馬,你來我往,誰也不拉誰的韁繩。母親活得自在,女兒自然也就能盡興馳騁在生命的草原上。

所以對於所有的母親來說,你愛生活、熱愛自己,孩子自然就能學會去熱愛這個世界。

畢竟人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要為自己而活,而非被他人的期待所限制和禁錮。活出自我的人生主場,才能拋開重重枷鎖和煩擾,擁抱生活的自在和從容。

第二類人:學會為孩子解除焦慮

在當下社會,人們普遍存在過度焦慮的問題。但如果父母能採取"鬆弛"的育兒方式,就能為孩子營造出一方安全而又自在的生活空間。

張鳳俠的育兒方式,就被網友戲稱為"鬆弛育兒法"的典範。她無論對待女兒的事業,還是學習生活,態度都是親和而放鬆的。

當文秀要錢時,她只說"要啥給啥";當女兒想去縣城寫作時,她也只點頭答應,從不加任何條件或限制。更難能可貴的是,她還真正懂得尊重孩子的內心世界。

劇中有這樣一幕:文秀認為自己笨手笨腳,不是個"有用"的人。但媽媽給出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你生下來就是為了服務別人嗎?你看草原上的樹草,它們自由自在地生長,也很好啊。"

這番話太過豁達大度,令無數觀眾為之動容。在這個內捲成風的時代,還有誰會對孩子說"你無用也沒關係"呢?大多數家長,都會對孩子指手畫腳,期許他們無時無刻不在奮鬥。

但張鳳俠卻用"無用"化解了女兒的焦慮。她讓文秀意識到,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有意義的事物,生命自有生命的價值,不需要太過糾結"有用"與否。

對於那些陷入焦慮和負面情緒的孩子來說,父母或許可以學習張鳳俠的教育方式,釋放出"無需強求成功"的育兒理念,消除他們內心的自我懷疑和糾結,給予足夠的包容和理解。

也正如那位叫譚談的女孩所說,她之所以產生嚴重抑鬱,就是因為母親一味將她當成了"消除遺憾的工具",而忽視了她內心真實的需求。

因此,當孩子在生活學習中遇到挫折時,父母不必太過呵斥,也不必百般安排,更不必給他們壓力和重重期待。有時只需靜靜守候,用耐心和理解去擁抱孩子的內心,他們就能重新找到自我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放眼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不少像張鳳俠這樣的"鬆弛家長"。他們不追求所謂的成功學,更多的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力感染孩子,用自己的淡定處世給孩子最好的引領。

正如作者阿乖所說:"真正厲害的父母,早在孩子出生時,就把自己的焦慮、內卷與內耗給扔掉了。

他們不去干擾孩子,只在不經意間,給孩子樹立柔和、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生活要簡單、體面、知足常樂。只有如此,孩子們才能真正獲得獨立、自在與幸福。"

第三類人:學會為生活而活

盡人皆知: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終極的目的就是為了追求幸福快樂。可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反而被無謂的焦慮束縛著,活得索然無味。

也正如一位老師所言:"當今這個社會,知識面太寬、求知欲太強,大家都過於重視追求,反而忘記了生命的本真和樂趣所在。"

人們為了所謂"有用"而拚命奔波,為了追求所謂"成功"而日以繼夜地焦慮。可最終,他們獲得的只是虛無縹緲的榮譽而已,而錯失了生命本該珍視的意義和當下幸福。

張鳳俠就是活出了"為生活而活"的人生智慧。她樂觀自在、淡然坦蕩,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即便生活窘迫,她也懂得如何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來找到樂趣。

比如弄丟了婆婆,她不慌不忙,只是說"我經常把她弄丟,過會兒再撿回來就是"。看不了電視時,她就用石塊在地上壘出四方方框,哄騙著婆婆說"這就是電視呀"。

一個人能過得如此淡定隨緣,除了個性使然,更多的或許也是個中的人生哲理。她時刻活在當下,用最簡單的方式找到快樂的源泉。不為名利所累,也不為前程所擾,生命因此才能歷久彌新。

就像有一位網友說的:"張鳳俠最大的魅力,或許就在於她無所顧忌、無拘無束的人生態度。她超越了世俗的一切標準,活出了生命最原始、最純粹、最自在的一面。"

毫無疑問,當代社會現實生活中是難以完全做到像張鳳俠這般隨性灑脫。但至少,我們都應該學會為生活而活,多一些淡然、少一些焦慮,才能把生命過成自己想要的那個模樣。

正如很多人所說:"我們都太年輕、太有精力了,怎麼就已經活得如此焦慮和沉重呢?不如從現在開始,就擺脫這一身的桎梏,活出自己想要的自在與從容吧!"

既然上天已經恩賜了我們生命這份寶貴的禮物,那就應該心存感恩,用一顆淡然自在的心,好好地去擁抱和珍惜它。

生命如此短暫,是註定要在焦慮與壓力中度過,亦或是做一個自在散漫的人,由你自己選擇。如果你選擇後者,一定會發現,世界其實離幸福並不遙遠。

如張鳳俠和她的女兒文秀一般,她們就是通過淡然、通過彼此的尊重和包容,最終找到了這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和自在。他們的生活沒有華麗鋪張,但卻有著常人難得的清閒與隨性。這應該就是,每一個常人心之所向的人生理想境界吧。

人生苦短,不如從現在開始,為自己而活,為孩子解除焦慮,也為生活而活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喧囂熱鬧中找到一方凈土,過上別樣的清閒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