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學休學后,才頓悟家長最消耗和錯誤的做法,就是不停糾正孩子
更新于:2025-04-06 10:48:09

上進的孩子大抵是相似的,積極樂觀,有目標,為了理想而努力。

而厭學和休學的孩子,想法各有不同,有些是覺得努力沒用,有些是覺得壓力太大,有些是情緒壓抑太久,有些是父母要求太高,總是無法企及。

厭學和休學的孩子,還有一個相似之處,那就是父母很自以為是,總是拿自己的人生經驗和經歷來不斷糾正孩子。

恨不得一天重複幾遍:

孩子,你這樣做是錯的,你應該那樣做;

你這樣想是錯的,你應該那樣想;

孩子你要這樣才行,我都是為你好,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

我早就說了,你偏偏不聽,早聽話都不至於這樣。

在沒有做家庭教育之前,我可能也是這樣的媽媽,總想把自己幾十年的經驗一股腦全給孩子,總想讓自己受過的苦,跳過的坑都替我娃規避了。

有一種冷叫“你媽覺得你冷”。家長總是拿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來教育孩子。

醒醒吧,各位千方百計,費盡心思想要糾正孩子的家長們。只想說:

家長自以為的最優選擇,以為的最佳人生經驗,你的娃一個字都沒聽去,暗暗在抗拒和委屈;

家長每天想盡辦法去教給孩子所謂的經驗,嚴重束縛了孩子的思想和腳步;

家長總是糾正孩子的想法,給孩子造成了很多的壓力和阻礙,讓孩子自我否認、陷入自責、寡言和自我懷疑。

家長不知道的是,你精心“培養”的懂事、聽話、指哪打哪的孩子,慢慢就像一個工具人一樣搖擺不定,缺乏心力和動力。

作為一個媽媽,也作為一個家庭教育輔導老師,我經歷過自己娃的擺爛和內耗,也見證過太多孩子因為家庭教育方式不對,而陷入內耗和壓力過載而厭學,甚至休學和抑鬱。

家長總覺得,厭學和休學是別人家孩子的事,跟自己孩子無關。

說起家庭教育,家長總覺得是販賣焦慮,誰還不會養個孩子,要你教?要你管?我自己把孩子帶得可好了!

記得有一次,一個媽媽來求助我幫她家孩子重建信心,讓孩子膽子大一點,遇到同學矛盾勇敢表達,別那麼唯唯諾諾。

我指出了孩子問題只是表面現象,而媽媽要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要多去鼓勵和肯定孩子,要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平時對孩子過於嚴厲,打壓過多?

原本只是好言相勸,沒想到這個家長髮了一句:孩子自己在學校處不好關係,我是讓你解決孩子的問題,怪我身上幹嘛?

等我再想進一步幫家長梳理思路時,發現家長已經拉黑我了。

我沒有生氣,只是心疼那個家長的孩子,執迷不悟的家長,坑的是自己的孩子。

太喜歡糾正孩子的家長,只是滿足了自己的自戀和需求,只是為了控制欲,滿足自己的安全感罷了。

嘴上說“我是為了孩子好,我心疼孩子,我想讓孩子有個好的前程“,所以才會一遍遍糾正和要求孩子做正確的事。

有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有沒有傾聽過孩子的心聲??有沒有換位思考過孩子的處境??

家長明明教育有問題,卻總覺得自己沒問題,把一切都甩鍋給孩子就是死性不改,才是最大的問題。

恕我直言,家長對孩子有多任性,多自以為是,多囂張跋扈,到最後就摔得有多慘。

有時候我想問一句父母:早幹嘛去了?勸都不聽,還亂扣帽子和懟人的時候不是很理直氣壯嗎?

有一點點悲哀和無奈,也有一點點心酸。

愚昧和執迷不悟的父母,是家長認知局限時的選擇,但是這種選擇會妥妥坑慘孩子。

作為一個家庭教育輔導老師,我有時盡力去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但有時家長很敏感,也很脆弱,也會攻擊我。

有時,當我指出孩子的問題是家長潛移默化的錯誤教育造成的,當我指出孩子可能已經有心理問題時,家長的情緒和語言就就得有攻擊性。

有的家長不能忍受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有問題,甚至讓我拿出證據,不然憑什麼說他家孩子厭學和有情緒困擾,憑什麼說他們的教育孩子方式出問題?他們孩子憑什麼不能卷成績,大家不都一樣嘛!

如果家長都這麼自負,那麼孩子要怎麼可能情緒穩定和積極進取呢?

家長每天只想著糾正孩子,改變孩子,而從來不反思自己有什麼問題,這是家庭教育的悲哀,最終只會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孩子。

家長別總是拿自己的經驗來糾正孩子,先學會尊重,再商量,然後用家長自身的改變來影響孩子改變,這比說教和糾正有用一百倍。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