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走路降低死亡風險,讓人更長壽,最佳步數多少?
更新于:2025-03-31 18:01:08

劉大爺,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對養生之道深信不疑,尤其是那句 “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簡直成了他的座右銘。每天,他都像一位堅守崗位的衛士,雷打不動地踐行著飯後散步的習慣。那一天晚上,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輕柔地覆蓋著大地,公園裡的路燈依次亮起,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劉大爺像往常一樣,邁著輕快的步伐,哼著小曲兒,在公園的小道上悠然自得地散步。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爽,樹葉沙沙作響,仿佛在為他的散步之旅伴奏。

然而,意外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突然,劉大爺感覺胸後骨像是被一把小火苗點燃,傳來陣陣燒灼感,緊接著,疼痛如同一根尖銳的針,一下一下地刺痛著他。劉大爺的腳步瞬間停住,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他下意識地用手捂住胸口,試圖緩解這突如其來的不適。周圍的人察覺到他的異樣,紛紛投來關切的目光。在這寂靜的夜晚,劉大爺的疼痛顯得格外突兀,就像平靜湖面被投入了一塊巨石,打破了原本的寧靜。

劉大爺的心中充滿了擔憂,他深知身體不會無緣無故地發出警報。於是,第二天一大早,他便急匆匆地趕到醫院。醫院裡,人來人往,嘈雜聲不絕於耳。劉大爺在各個科室之間穿梭,進行了一項又一項細緻的檢查。每一項檢查,都像是在揭開一個神秘的謎題,劉大爺的心也隨著檢查結果的即將揭曉,越懸越高。終於,醫生給出了診斷:原來是飯後立刻快步走,導致了胃食管反流。醫生拍了拍劉大爺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散步也要講究方法,不然健身變傷身,就像開車不遵守交通規則,容易出事故呀。” 劉大爺聽後,若有所思,他怎麼也沒想到,一直以為對身體有益的飯後散步,竟會給自己帶來這樣的麻煩。

劉大爺的經歷,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散步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散步對於不少老年朋友而言,就像是一位忠實的健康夥伴,簡單得只需穿上舒適的鞋子,輕鬆走出門即可。而且,多项研究如同一位位权威的健康使者,紛紛證明散步確實是為健康增益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根據世衛組織提供的數據,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散步對健康的影響猶如一幅生動的畫卷展現在眼前。相比每周步行 1 小時的人,每周步行大於 4 小時的人,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皆大幅度下降,仿佛散步是一把神奇的掃帚,掃去了心血管疾病的陰霾。美國心臟協會旗下期刊《迴圈》也進行了一項關於走路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的研究。研究人員就像一群嚴謹的探險家,根據參與者每天走路步數中間值,分別將其分為 1985 步、4178 步、6327 步和 10090 步四組。

結果令人驚訝,與走路最少的第一組相比,走路最多的第四組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了 43%,就像給心血管疾病上了一把鎖,大大降低了其發生的可能性。在 60 歲以上的參與者中,與第一組相比,第二、第三和第四組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均降低。研究還特彆強調,在 60 歲的參與者中,走路越多,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降低越明顯,但散步的益處並非無上限,當步數超過 9000 步後,風險則不再下降,仿佛散步的健康效果達到了一個瓶頸。

不過,咱們可得注意了,散步雖然運動強度低,看似溫和無害,但如果走得太多,強度超過了身體的承受範圍,它就會像一個調皮的孩子,瞬間 “翻臉”,對膝關節、足底筋膜造成損傷,原本的健身法寶也會搖身一變,成為傷身利器,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那麼,經常散步的人,身體究竟會發生哪些奇妙的變化呢?

首先,從身體層面來看,散步就像一位全面呵護身體的天使,能讓我們全方位受益。散步作為一種鍛煉方式,能像一位勤勞的小衛士,維持和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Psychology and aging》上一項研究表明,散步有利於老年人保持身體獨立性,預防多種健康問題,就像給身體穿上了一層堅固的鎧甲。此外,散步還能顯著改善心肺功能,增強平衡能力,有助於控制血脂、延緩動脈粥樣硬化和骨質疏鬆的發生。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周健走 3 小時以上,可降低 35%患心臟病的風險,這數據就像一顆定心丸,讓我們看到了散步對心臟健康的強大守護。

其次,在精神方面,散步宛如一位延緩大腦衰老的魔法師。它可以維持大腦認知功能,讓老年人遠離失智症的影響,就像給大腦注入了一股鮮活的生命力。一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指出,每周進行三次步行,每次持續 40 分鐘,海馬體體積會增加,這有助於減緩認知功能的下降,彷彿給大腦的記憶宮殿加固了基石。散步還能促進內啡肽釋放,這是一種自然的鎮痛劑,有助於緩解壓力和抑鬱情緒,促進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心情如同晴朗的天空,陽光明媚。

最後,從社交能力角度而言,散步又像是一座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橋樑。“只有在散步的時候,我們真正地談話,老派的談話。” 散步也是一種社交活動,能讓老年朋友與社會保持聯繫,減少孤單感。常與家人、朋友出門走走,在享受陽光和新鮮空氣的同時,還能靜下心跟彼此聊聊天,收穫更多的幸福感,就像在生活的花園裡種下了一顆顆幸福的種子。

既然散步有這麼多好處,那我們該如何走路,才能收穫這些益處,又能不傷膝關節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治醫師劉強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為我們分享了一些秘訣。

第一步,步數要合理。對於中老年人,建議每天可以走 4000 到 7500 步左右,這個步數範圍就像一個安全的健康區間。可以先從低一點的步數開始,當身體逐漸適應這種運動節奏后,再提升步數,但千萬不要一下子增加太多,否則就像給身體這台機器突然加大負荷,容易出故障。

第二步,姿勢要擺正。散步的姿勢也至關重要,它就像身體的指南針,指引著健康的方向。上身要保持頭部自然伸直,胸部微微前挺,不要前傾或後仰,眼睛直視前方,仿佛在眺望遠方的健康燈塔。肩膀應放鬆,手臂自然彎曲,與身體成約 90 度角,前後擺動,而不是橫向擺動,就像鐘擺一樣有規律地運動。下身臀部應保持穩定,膝蓋略微彎曲,不要完全伸直或過度彎曲。用腳跟先著地,然後滾動到腳掌,最後用腳尖推動身體向前,保持自然的步幅,不要過長或過短,這樣的姿勢才能讓身體在散步過程中保持平衡與協調。

第三步,時長因人而異。不同人群,散步的時長不一樣。對於健康人群來說,步速以每分鐘 60~90 步為宜,每次 20~30 分鐘,這個步速和時長就像為健康人群量身定製的運動套餐。對於體弱者,如肥胖者和高血壓病患者,推薦每天散步至少 30 分鐘,就像給他們的身體注入一股溫和的健康能量。

第四步,時段有講究。一般而言,下午至傍晚是進行散步的黃金時段,大約是下午 4 點到 7 點之間。有研究發現,人體的新陳代謝率在下午 4 點到 5 點之間達到一天中的最高點,心臟跳動和血壓調節在下午 5 點到 6 點之間最為穩定。在這段時間內散步,人們往往更有能量,不僅能提高散步的效率,還能降低受傷風險,就像在合適的時間打開了健康的大門,讓散步的益處源源不斷地湧來。

散步,這個簡單又健康的活動,尤其適合老年人。它不僅簡單易行,還能帶來諸多益處。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