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出生以後,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跟隨著媽媽,無論是吃飯還是睡覺,雖然母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親密,但這也導致大多數孩子對於媽媽造成了嚴重的依賴症,一分鐘看不到媽媽心裡就很焦急,有些小朋友還會立刻哭鬧不停。
但也有部分孩子能夠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即使媽媽短暫離開情緒也不會出現較大波動,然而寶寶總是喜歡黏著媽媽,對於他們的個人成長也沒有任何積極意義,作為寶媽應當要適當和孩子分離,這三種方法效果不錯。
寶媽要採用循序漸進的分離方式
,面對黏人的寶寶讓很多父母是有口說不出,尤其是對於很多寶媽一方面都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快點長大,能夠變得更加獨立。
但另一方面從現實角度出發,長時間和母親待在一起,如果一旦離開,無論是媽媽還是孩子,在內心上也是接受不了的,所以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就是循序漸進,不能夠一開始就直接隔開,而是應當在每天固定時間段。
讓寶寶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媽媽也有充裕的休息時間,或許在一開始寶寶並不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內心上也就慢慢開始接受。
此外要注意全部家庭成員都要參與
,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除了有媽媽以外還有爸爸外公外婆爺爺奶奶等,如果寶寶非常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那麼此時家庭成員也應當及時介入,有時候寶寶並非樂意接受長輩的照顧,但無論如何也要堅持一段時間,相信孩子也會慢慢適應這種狀況,這樣的話對於媽媽的黏性也會慢慢降低。
並且長輩在教育孩子方面,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方法,無論是爸爸還是爺爺都能夠想出很多比較有趣的方法吸引孩子,長時間下來對於媽媽的依賴性也會逐漸降低,在一開始讓其他家庭成員帶寶寶的時間,可以從10分鐘陸續增加至一個小時,在此過程中要注重孩子的情緒變化。
最後,要給寶寶高品質的陪伴。
在三歲以下的小朋友,自誕生以來大多數時間都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和母親可謂是形影不離,很顯然在成長的過程中必然要獲得更多來自於母親的愛和關注。
在陪伴寶寶的時候,就需要將大量的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身上,所以家庭成員參與到照顧寶寶,不能夠只做形式主義的陪伴,而是應當認真的照顧孩子,並和他們開展各種各樣的小遊戲才能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庭成員在給予寶寶高品質陪伴的過程中,作為媽媽也需要做適當的迴避,這是因為孩子一旦看到媽媽就會立刻變得哭鬧不止。
總而言之,寶寶年紀小無論是智力還是心智都處於發育當中,喜歡黏著媽媽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愛,消除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在平時寶爸寶媽應當多花一些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