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米,這個在健康飲食界備受推崇的“黑珍珠”,以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低升糖指數,成為許多人的餐桌新寵。然而,最近卻有聲音說,黑米並非人人適宜,甚至可能成為某些人的健康“絆腳石”。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黑米到底能不能隨便吃?哪些人需要格外注意?
許大媽的“好心辦壞事”
“老頭子,你看我買了什麼?我買了一大袋黑米,你以後要多吃黑米。”一大早,許大媽就興沖沖地從菜市場回來,手裡提著滿滿一袋黑米。她聽說黑米不僅營養豐富,還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於是趕緊買了一大袋,準備給患有糖尿病的老伴張大爺改善飲食。
張大爺的血糖一直不太穩定,許大媽一直為此發愁。聽說黑米對血糖控制有好處,她覺得找到了“救命稻草”。於是,接下來的幾天,她每天都精心煮黑米飯給張大爺吃。然而,沒過兩天,張大爺卻出現了腹痛、腹脹、噁心等不適癥狀,甚至差點進了醫院。
醫生了解情況后,告訴許大媽,張大爺的胃腸功能不太好,而黑米比較難消化,不適合他吃。許大媽這才意識到,原來黑米並非萬能的“保健食品”,它也有自己的“禁忌人群”。
黑米的“雙刃劍”效應
黑米的營養價值確實不容小覷。它就像一個“營養寶庫”,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成分。每100克黑米的能量為341千卡,蛋白質9.4克,脂肪2.5克,碳水化合物72.2克,膳食纖維3.9克,鈣12毫克,鉀256毫克,磷356毫克,鎂147毫克,鐵1.6毫克,鋅3.8毫克,錳1.72毫克,銅0.15毫克,維生素B1 0.33毫克,維生素B2 0.13毫克、維生素E 0.22毫克,煙酸7.9毫克,同時還含有較高的花青素以及黃酮、生物鹼、甾醇、強心甙、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質。
與普通大米相比,黑米的B族維生素是普通大米的4倍,微量元素的含量也比普通大米高1~3倍,膳食纖維比普通大米高7倍,升糖指數卻比普通大米低。可以說,黑米的營養價值比普通大米高得多。
然而,黑米雖然營養豐富,卻並不適合所有人。它的“雙刃劍”效應,就像一把鋒利的劍,既能帶來健康,也可能帶來麻煩。
4類人需要對黑米“嘴下留情”
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
黑米屬於粗糧,米粒外部有一層堅韌的種皮包裹,膳食纖維含量較高,比較難煮爛,也難以消化。對於消化功能較弱的人群,比如脾胃虛弱的小孩、老年人等,黑米就像一塊“難啃的骨頭”,容易加重胃腸道負擔,引發腹痛、腹脹、噁心、嘔吐、便秘等不適癥狀。
體質虛寒的人群
在中醫理論中,黑米性寒,味甘。對於體質虛寒的人來說,黑米就像一盆“冷水”,可能會加重他們的不適癥狀。比如畏寒、怕冷、手腳冰涼、膝關節酸痛,或者女性宮寒痛經等情況,都不適合多吃黑米。
患有肝豆狀核變性的人群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銅代謝障礙疾病。患者體內銅代謝異常,無法及時將銅從膽汁中排泄出來,導致銅在體內沉積,引發一系列不適癥狀。黑米中銅元素含量較高,比普通大米高1~3倍。因此,患有肝豆狀核變性的人群,食用黑米可能會加重銅代謝障礙,不利於病情控制。
服用四環素類藥物的人群
四環素類藥物是一種廣譜抗生素,常用於治療尿路感染、支原體和衣原體感染等疾病。然而,黑米中富含金屬離子,這些金屬離子會與四環素類藥物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影響藥物的吸收,降低藥物療效。因此,正在服用四環素類藥物的人群,最好避免食用黑米。
吃黑米,也要講究方法
黑米雖然營養豐富,但也不能盲目食用。即使是正常人,每天建議的食用量也應控制在50~100克。同時,可以將黑米與大棗、淮山、蓮子、核桃等食材搭配煮粥,這樣不僅口感更好,營養價值也會更高。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