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旅行,警惕“經濟艙綜合征”!
更新于:2025-03-26 08:39:51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之間交流、交往需求的增多,很多人因工作、學習等需要長途旅行,跨越地域局限,乘坐飛機、火車或客車數小時成為常有的事。而在長時間的飛行中,您是否有過下肢腫脹、酸痛、關節僵硬的經歷?平時穿著舒適的鞋子突然變緊了?更有甚者出現胸悶氣促、呼吸困難,甚至危及生命?這可能是患上了經濟艙綜合征。

什麼是經濟艙綜合征?

在長途旅行中,人們乘坐飛機經濟艙、火車硬座、長途客車時,由於活動空間小,行動不方便,需要長時間靜坐在狹小的座位上,肢體無法自如活動,下肢血管受肌肉收縮產生的擠壓效果減弱,靜脈血液迴流緩慢,導致血液淤積在下肢靜脈系統,出現下肢腫脹。另外,旅行中因如廁不方便,乘客通常會有意減少飲水量,導致血液濃縮,黏稠度增加,從而顯著增加了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若有血栓形成,當乘客恢復活動後,如站立或行走,血栓就可能會脫落,並隨血液迴流至心臟,繼而進入肺動脈,導致急性肺動脈栓塞,危及生命。

這類患者大多是乘坐狹窄的經濟艙的乘客,故而得名——“經濟艙綜合征”。這一詞最早出現在2000年,一位28歲的英國女子在經歷20個小時的經濟艙飛行後,在抵達倫敦希斯羅國際機場起身下飛機時突然倒地,送醫院後不治身亡,因為病症特殊,媒體就稱之為“經濟艙綜合征”。世界各地均有類似案例報導。值得注意的是,不只是長途旅行會誘發經濟艙綜合征,長時間靜坐伏案辦公、玩電腦遊戲、打麻將也會引起此類事件的發生。

哪些人是經濟艙綜合征的高風險人群?

經濟艙綜合征的高風險人群包括:①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腫瘤、心衰、糖尿病、高脂血症、腎病綜合征等;②既往有血栓病史或血管性疾病的患者,如動脈粥樣硬化、靜脈曲張、心臟瓣膜病、凝血功能異常等;③特殊人群,如近期接受過手術治療的患者、孕產期女性、長期口服避孕藥者、發熱患者、高齡人群、吸煙人群等。這些人群在長途旅行時應高度警惕經濟艙綜合征!

如何避免經濟艙綜合征的發生?

經濟艙綜合征危害很大,那我們長途旅行時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來避免它的發生呢?

長途旅行前:不要吃太鹹、太油膩的食物,避免水分更多地積聚在體內不易排出;穿舒適的鞋子和寬鬆的衣服,以免影響血液迴圈;避免長時間蹺二郎腿,壓迫下肢血管;建議高風險人群穿戴彈力襪,推薦使用醫用循序減壓彈力襪(壓力值15~30mmHg)。

長途旅行中:多喝水,最好每小時補充200ml水,降低血液黏稠度,但要避免飲酒、喝大量咖啡等。對於預防經濟艙綜合征,更為重要的是長途旅行中要做好肢體活動。研究發現,靜坐超過4小時,就可能導致血栓形成。所以,強烈建議長途旅行中每1~2小時做一次肢體活動,推薦以下幾個動作。

(1)勾腳尖

坐在座椅上,雙側膝關節屈曲,腳跟著地,雙側腳尖用力往上勾,維持3~5秒,慢慢放下,重複10次。

(2)提腳跟

坐在座椅上,雙腿垂直於地面,用力提起腳跟,腳尖著地,維持3~5秒,慢慢放下,重複10次。

(3)繃大腿

坐在座椅上,下肢伸直,膝蓋用力下壓,繃緊大腿,維持3~5秒,放鬆,重複10次。

(4)轉動踝

坐在座椅上,一側下肢稍抬離地面,轉動踝關節,腳尖畫圈,順時針畫圈10次,逆時針畫圈10次,換另一隻腳做同樣的動作。

以上動作可有效刺激收縮下肢肌肉,起到肌肉泵的作用,擠壓下肢血管,加速血液流動,避免血液瘀滯及血栓形成。長途旅行中,除以上鍛煉動作外,如果空間允許,建議大家經常起身活動一下,如做做深蹲、肌肉拉伸、體操等,這些都能有效預防經濟艙綜合征的發生。

最後,提醒大家,在旅行過程中一旦出現下肢腫脹、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面色蒼白、有暈厥傾向等,要及時告知工作人員,尋求説明,並儘快到醫院就診,避免嚴重事件的發生。

減肥還是減體重
減肥還是減體重
2025-03-26 07: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