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養成做家務的好習慣?父母做好這3點,真的很有用!
更新于:2025-04-04 08:52:02

很多父母都特別希望培養孩子做家務的習慣,但是又覺得指望孩子做家務真的很難,就把對孩子的要求講得很低,認為只要孩子能夠把自己的事情自理好,當爸爸媽媽的就很欣慰了。

比如,孩子把自己的的書包、臥室、書桌、一些衣物,甚至他的一些個人衛生,孩子能夠自己打理好就可以了。

難道讓孩子做家務真的那麼難嗎?作為父母,我們就真的連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的能力都沒有嗎?讓孩子做家務也是鍛煉孩子的一種方式,作為父母,真的不能放過這麼好的鍛煉孩子的機會。

如何讓孩子有主動做家務的意識,我們可以從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開始。

那關於孩子的生活方面的習慣,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培養呢?

其實孩子能做的很多,不只是他自己生活的一些飲食起居,甚至是真的可以幫助我們家長來做一些家務的,那父母可以先從他自己的房間、自己的書桌、他的日常用品開始,讓孩子自己收拾。

父母可以從以下三點來做:

第一點,我們作為父母要主動的邀請,向孩子表達讓他做家務,或者是整理他自己房間和物品的需求。我們不要以為孩子等到十幾歲時,他就會有這個意識。那個時候,他雖然有這個能力,但是他並沒有這個意識,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從來都沒有給到他相應的機會,所以,孩子就不會有做家務的這個行動。

很多父母以為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定就具備了這個能力,這個還用父母說?難道他自己不知道嗎?

孩子是真的不知道,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從小到大穿的鞋都不帶鞋帶,不管是多大的孩子的鞋,系鞋帶的鞋已經越來越少了,很多的都是一粘一掀就好了,穿的話都是一腳蹬進去就可以了,然後你會發現,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都沒有鍛煉過系鞋帶,大家以為他10歲他就一定會系鞋帶嗎?不一定對吧。

所以,很多的能力都是從小鍛煉起來的,那麼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他培養好做家務的好習慣,孩子已經到了小學高段甚至是初高中了,父母想要培養孩子這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對孩子說,你自己不知道嗎?你看你這個房間那麼亂,你就不知道收拾收拾嗎?

孩子不願意做家務,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父母的溝通表達方式有誤,父母的語氣和態度不好。他們一上來就是一個指責的架勢,那麼孩子本來就沒這個意識,他就更不願意做了。

所以,父母要發出讓他收拾自己的日常的這些生活區的邀請和需求。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注意到你這個房間有點亂,你看你的衣服和襪子,還有你的書桌,都有很多的東西,我感覺不是很好,我又覺得,你這麼大了,是有能力把你自己的生活區域打掃得很乾淨的,所以我相信你一定有辦法讓你的生活區域很乾淨。

我也特別的需要你的支持和説明,因為如果你可以把你的生活區域打掃的很乾淨,這樣我會很開心,也會減輕我的很多負擔,你願意説明我,支援我嗎?

第一表達相信孩子有這個能力。第二發出邀請,你需要他的支持和説明。

如果早在前幾年十幾年,父母都沒有讓孩子做家務,都是父母在做的,而且做的樂此不疲,現在突然間,你就要強加給孩子。

這是他的工作區域,這是他的任務,那他可能不接受,但是我們父母跟他表達說,我需要你的支援,需要你的説明。

當你來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我會很開心而且減輕了我很多的負擔,然後謝謝你。

這時候孩子就很有價值感,所以一個孩子在做所有行為的時候,他有一個公式叫感受帶動行為。

就是他感受不好的時候,他是很難有好的行為的,所以想要讓孩子有一些好的行為能夠開始甚至是保持,我們需要讓孩子感受好。

所以我們作為父母要向孩子發出做家務和收拾自己的生活區域的這種邀請和需求,尋求孩子的説明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當孩子真的開始做的時候,你一定要及時地跟他表達你美好的感受和你的心情。

你可以說,看到你把自己的床和書桌整理得這麼乾淨,我很開心!然後孩子就會發現他的這些小的行為會給你帶來特別好的愉悅感,這就再一次加深了他的價值感,那他就會願意去做更多的事。

第三點就是及時的鼓勵,我們表達完美好的感覺,再表達我們的感謝,謝謝孩子能夠説明自己做家務,然後就是及時的鼓勵,給到孩子正反饋,最後我們可以非常誇張的到處宣揚。

比如說在家裡,如果你的孩子只要做的好一點小事,你就開始喊,爸爸,你快來看看咱們家的好兒子,他又刷碗了,又幫我撿碗了,你看看他那個房間收拾得多乾淨,你看他進到家門,他把鞋擺得整整齊齊的……

一開始,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強調孩子做的好事,然後這個好的行為就不斷的加強鞏固,他就會越做越多,越幹越好。當孩子把這些小事形成習慣了,我們自然就不用強調了,其實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我們父母要學會誇讚自己的孩子。

作為媽媽,教育孩子也可以非常非常的輕鬆,最主要的是你說的話有沒有滋養到孩子,鼓勵到孩子,賦能到孩子。孩子做的每一個好的行為,你給他無限放大,那他當然就會越做越多,越做越好了。

所以關於家務和自理能力,第一就是家長要發出邀請,不要帶著情緒的指責而是來表達需求,尋求孩子説明,希望孩子能幫助我們減輕負擔,然後謝謝他對我們的説明。

第二,表達當孩子做了這些行為的時候,家裡變得很乾淨,也減輕了媽媽的負擔,媽媽很開心!

第三,給孩子及時的正反饋,甚至把他的好的行為放大,然後公開的到處宣揚讓孩子非常有成就感和價值感。這樣,孩子的感受帶動行為,好感受帶動好行為,自然就會做更多的家務了。

所有的父母可以嘗試用這三步來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讓孩子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家庭的家務當中。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