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後半生》話題炸裂,收視狂飆,可仔細想想,劇情也是有懸浮成分的。
連護士長短短一個月內,與70歲沈教授火速墜入愛河,火速同居,在談婚論嫁之前,搬出自己的先決條件:把老頭房產證名字改自己兒子名字。
前面有多恩愛,後面就有多天雷滾滾。
先說連護士長,大醫院護士長,這麼多年在南京沒有自己一套房子么?
她兒子生病,從劇情來推斷,大概率是心理方面疾病,這塊治療費用應該不算高額。
她火速與沈教授同居,趁熱打鐵要求房產證改成兒子名字,這個獅子大開口確實瞠目結舌。
人物邏輯太跳躍了,前期的真情真愛,都是功利型偽裝么?
她兒子這個性格,確實很膈應,不是簡單的性格內向。
沈教授70歲大壽,路上連護士長繼續逼宮房產問題。
沈教授算很克制了,給了折中方案,可以把名字改成她,至於換成她兒子名字,還要從長計議,畢竟這套房子是他和亡妻共同財產,還要經過兩個孩子同意的。
要理性地說,改成連護士長名字,也不該。
劇情邏輯是,連護士長全程照顧沈老頭,這份苦勞,可以置換房子了。
天啦,你才認識沈教授多長時間呢?醫院照顧,你是拿工資的,家裡照顧,你把你兒子接過來,家裡開支都是沈教授出的。大學教授退休金是高,他還能在外面接講座接私活,這些錢都可以貼補家用,甚至貼補你兒子醫療費。
已經是夠好了,為什麼還要欲壑難填呢?
當然,編劇也是男性凝視視角太重。
連護士長這樣的人設就很渾濁,大醫院護士長,這麼長工齡,業務資本是有的,人脈資本也不會差。
南京一套房子有多難呢?自己工資肯定能搞得定。
這樣的女性,早就有獨立可貴的意識覺醒,不可能說中途改嫁,去圖對方老頭的房產。
編劇似乎就是把那種見識短的保姆意識,強安在三甲醫院護士長身上,利用人設的模糊,個性的分裂,來凸出劇情衝突。
連護士長這個人物,還有失真的點。
她是做醫務工作者,她兒子患有很嚴重的心理疾病,治療這種病,有必要把兒子強行拉過來住,過那種寄人籬下的日子么?
這段寄人籬下,她兒子的病情一直在惡化,敏感多疑有增無減。
沈教授70大壽現場,她兒子更是口出惡言,這是病情加重的表現。
這麼看,她兒子過去治療效果並不好,之前是放在哪裡治療呢?這樣突然換個生活環境能好麼?
即便如她所願,房子改成她兒子的名字,她兒子病情這樣下去,也不見得會好。
所有的執念,放在這位護士長身上,就很有分裂感。
劇情就是怎麼衝突怎麼來,也不用去推敲劇情的合情合理。
沈老頭劇中應該要經歷四次相親,每次止損速度都超快的。
這邊和護士長分手,立馬相親認識了一位女科學家,又開始在爭論中擦出了浪漫火花。
現實生活中,像這種高知退休老人,拿著五位數退休金,身體健康,面容俊俏,真的是少數人群的。
大部分老人,都會有基礎病,都要操心,都要奔波。
《我的後半生》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生活中的老人,老來俏也是為自己而俏,哪裡有這麼多精氣神去相親戀愛呢,身體再好,也折騰不起這麼多次相親戀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