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感冒發熱后,14歲少年竟患上“暴發性心肌炎”。記者從安醫大一附院瞭解到,近日,該院醫護人員與死神賽跑,成功救治了多名暴發性心肌炎患者,其中不乏年輕病患,病情進展迅猛,入住了急診科ICU。專家緊急提醒,在暴發性心肌炎患者中,部分患者發病前有健身房運動史或存在連續熬夜情況,發熱后若出現持續胸痛等情況務必立即就醫。
01
生死競速
14歲少年遭遇暴發性心肌炎
3月初的一天凌晨,年僅14歲的小林(化名)因“發熱3天,胸痛2天”被緊急送入安醫大一附院急診科。據家屬回憶,小林3天前曾出現低熱,伴噁心嘔吐流涕等癥狀,入院前夜突發胸痛,就診時精神萎靡,隨即出現四肢濕冷等休克表現。
急診心電圖顯示部分導聯ST段抬高,心肌酶譜較正常值升高50倍,肌鈣蛋白I>50ng/mL,已經超過正常值的1000倍!心臟超聲提示左室射血分數僅28%,小林被診斷為"暴發性心肌炎合併心源性休克"!
“患者指甲泛著駭人的青紫,心電監護顯示多發惡性心律失常。”該院急診科ICU病區負責人丁振興回憶,短短30分鐘,小林的意識逐漸陷入昏迷,出現嚴重呼吸衰竭,值班醫生朱甜甜立即進行了氣管插管術,氣道內湧出了大量的粉紅色泡沫樣痰,血壓靠大劑量升壓藥勉強維持,患者出現了嚴重的心力衰竭,超聲探頭下,本應有力搏動的心臟幾乎靜止,左心室壁運動瀰漫性減弱——這顆年輕的心臟,正在死去。
“醫生!救救我兒子!”三日前還活躍在籃球場上的少年,此刻癱軟在床。“ECMO準備!現在!立刻!”跟隨丁振興的指令,ECMO團隊共同協作,隨著股動靜脈穿刺成功,暗紅色的血液開始流經膜肺氧合器,VA-ECMO順利運轉。但心臟超聲即時監測顯示,患者心臟近乎“靜止”,醫療組果斷追加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支援。雙生命支持儀器協同作用下,患者平均動脈壓逐步回升至65mmHg,末梢氧飽和度恢復至92%。
凝血平衡難題、容量管理、免疫調節……在隨後的一周里,醫療團隊面臨多重挑戰,幸運的是小林的心功能逐漸好轉,最終撤除了生命支持裝置。
02
專家提醒
發熱后出現這些情況千萬當心
感冒發熱后,這個“隱形殺手”可能正在靠近。丁振興介紹,當病毒(如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突破免疫防線,可能通過血液直擊心肌細胞。它們會直接破壞心肌結構,誘發免疫系統“誤傷”心臟,干擾心臟電信號傳導。就像電腦中了病毒會死機,你的心臟也可能突然“宕機”。
該疾病發病時病情兇猛,經常勞累、熬夜等都是誘發因素,有的患者從普通癥狀發展成“急性重症心肌炎”只要1-2天,甚至短時間內造成死亡。
採訪中,丁振興也幫大家總結了年輕人最易踩中的一些雷區。首先就是帶病健身,“發汗治感冒”可能讓病毒直攻心臟。此外,熬夜加班是第二大雷區,免疫系統崩潰時病毒更易乘虛而入。
雖然已到溫暖的春季,但今年“甲流”等感染依舊在持續。“年輕人總覺得自己是‘鋼鐵俠’,但心臟從罷工到崩潰可能只需6小時。”丁振興強調:在暴發性心肌炎患者中,部分患者發病前有健身房運動史或存在連續熬夜情況。
專家提醒,發熱后若出現以下6種情況的任一癥狀,請立即就醫:持續胸痛,像大石頭壓著,超過30分鐘不緩解;異常疲憊,玩手機都累,爬一層樓梯就喘;心跳亂舞:靜坐時心率>100次/分或<50次/分;水腫警報,腳踝腫脹+尿量驟減(<400ml/天);眩暈黑矇,突然眼前發黑、冒冷汗;感冒后運動不適,康復1周內運動出現心悸、胸痛。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心臟病患者流感病毒等感染后,慎用布洛芬。其通過抑制COX-2可能加劇水鈉瀦留,增加心衰風險,建議優先選擇對乙醯氨基酚。
轉自:合肥晚報
合報醫點通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晚報-合新聞記者:唐萌
實習生:馬玥蓉
通訊員:張薇 馮軍偉
來源:合肥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