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露思需要馬上停止自毀
更新于:2025-04-03 11:16:05

趙露思真是腥風血雨體質。病後複出的首檔定製綜藝《小小的勇氣》,播放居高不下,內容風波不斷。

期間產生的熱搜詞條,更是足以媲美很多明星好幾年的當量。

賣慘、缺乏常識、高高在上、何不食肉糜……每一條熱搜背後的傾向,都讓趙露思本就脆弱的路人緣雪上加霜。

看過正片,趙露思的表現沒有網路上噴得那麼嚴重,有的熱搜甚至曲解她的意思。

這樣講不是在替趙露思辯解,而想說這其實暴露了趙露思目前的一個隱患——

為什麼大批路人願意相信這些負面消息,即便只是半信半疑看熱鬧,也並不怎麼同情她,更別提為她說話?

想起《再見愛人4》里葛夕反思自己對麥琳態度變化時說:

“她哭的點真的是太多了,多到我可能就是連同理心我都已經有點淡化掉了”

路人對趙露思也是如此,相信剛曝出生病時,多數路人對她是同情的,只是一次次生病的熱搜轟炸,即便她本人沒有賣慘的意思,大家看多了也就跟聽慣了哭聲一樣,耐心和同情心也快耗沒了。

新煩加上舊怨,觀感能好嗎?

我們先來試著探究一下她的病因。

趙露思年初發博回應了自己生病的歷程,由於長期抑鬱情緒加上爺爺離世打擊,導致24年軀體化癥狀加重,乃至無法站立、言語。

先科普一下軀體化,簡單來說就是個體無法表達內心的不愉快,便籍由身體的反應來傳達精神的不適,減輕由某種原因造成的自罪感。

《小小的勇氣》有段案例恰好可以反映這種心理。

快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時,她有些不舒服,以為是昨天晚上沒睡好,直到旁邊的小男孩說自己不舒服,有點暈,她突然之間巨舒服。

因為她意識到“我跟你們都一樣的”,到這的人都有高反都不舒服,不舒服是正常的,她也是正常的。

以前她不敢表達不舒服,一說不舒服別人都來問你怎麼了怎麼了,好像自己是異類,只有自己會不舒服,自己是問題所在,別人都正常,沒有問題。

跟媽媽抱怨時,媽媽也會公正地回應:“你已經得到夠多了,別抱怨了。”

她明白這些公正的道理,病後接受採訪回答一路走來是否不容易時,也用了公正的說法:

“其實已經很順利”“得到了很多很多”“誰不累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大家都很累很辛苦”。

公正完後,還是在末尾暴露了一點本心:所以累跟辛苦可能最好別從我們嘴裡聽到吧。

此前也有幾次暴露警惕心,粉絲誇她努力時,她立刻拿評論區的“公正”言論擋回去,卻又不怎麼圓滑、懂事,讓人覺得她帶著情緒,並不那麼甘願。

實際上,她假如真的沒有委屈、沒有情緒,怎麼會生這個病?

她累她辛苦她滿腹委屈,內心想得到理解、傾聽、支援以及對她工作的正反饋,但結果都知道,沒有得到。

以上旨在分析趙露思病因,並非暗示大眾應該允許他們訴苦,實際上這是他們自己的功課。

趙露思此前有句貌似清醒的發言“只有自渡才是真渡”,並自誇於自己躲避逃避的能力。

現在被自己推翻,“渡錯了”“假渡了”。

不是不去想,直接去處理、解決問題,再往前看就是“渡過”,真正的“渡過”是解決掉內心的情緒。

她沒有解決,所以情緒壓抑被動傳播到生理反應,發出生病警告。

《小小的勇氣》第一期里,你會發現她特別敏感於負面情緒。

小女孩被說“脾氣差得很”,趙露思接話:“脾氣差很好”“脾氣差才會正常”。

同行的小男孩,半夜想喝熱水,找不到在哪,就把土豆叫起來,土豆給他用燒水壺燒熱水,結果跳閘了,把叔叔也吵醒了,小男孩就有些自責,覺得因為自己把所有人都吵醒了。

一聽到“心裡不舒服”“自責”這些負面情緒詞彙,趙露思下意識便開啟安慰模式,“不要自責,你不是故意的,他們又是發自內心的想對你好。”

從她病情出發,你大概可以理解她當時為什麼要這麼表達,可能曾經因為某些事自責過,而自責傷身,她經歷過,所以想給別人撐傘。

在她的視角是這樣,在不瞭解前因後果的人視角里就變成:

天呢,她怎麼可以教小孩心安理得麻煩別人、享受付出,這些人還是偏遠山區的普通民眾。

說白了,她的個人思考、表達太經不起審視,她本身的內涵也難以承載一檔綜藝節目的需求。

另外還有一個要考慮的點是,患有精神類疾病尤其有在服用藥物時,人的邏輯思維、精神狀態往往會偏離“正常”情況,也正因此更難應對鏡頭的凝視。

拿以上兩段例子來說,她說話常常從自我情緒出發,對周遭和他人考慮不周全。

為什麼說“脾氣差很好、脾氣差才會正常”,脾氣差什麼時候變成一件好事了,但凡換成“人有脾氣是正常的,有脾氣發出來總比憋著好”也不至於給人留下話柄。

跳閘事件也是,土豆睡前的確再三強調有事一定叫醒他,這一家人的確熱心助人,只是在勸導別人不要自責前後,肯定一句小男孩會考慮對方感受是好事,之後也要懷著感恩的心,回饋別人的好。

不知道她真如網友所看出的那樣,生病出現腦霧反應,注意力難以集中,記憶衰退,思維淩亂,思考分析能力下降,還是本身就缺乏生活常識,過分沉浸於自我。

網上那些爭議片段有拱火、添油加醋、放大之嫌,不過她也沒多無辜,比如生病前對拄拐行為很疑惑,以為長輩拄拐顯示權威,生病後知道了,拐杖可以支撐重心。

正常人會疑惑一個27歲的演員,為什麼如此缺乏生活常識?

另外,社會閱歷、社會基本認知也讓人疑惑,村裡的爺爺沒有把自己手工做鞋的技術傳下去,趙露思的反應是:你自私了。

有個社會常識是非遺技術沒人想學,傳不下去,不是本人不想教不想傳。

我並不懷疑趙露思那一刻的真心,節目里能看出來她是真的驚訝,她以前學的服裝設計專業,覺得這麼好的手藝為什麼不學,她都會花錢去外面學,你們(孫女)居然不學,於是從己出發,不會沒人學的,是不是爺爺不想教。

點擊播放 GIF

點擊播放 GIF

她的認知好像被隔絕在真空狀態,常常從我出發去看世界,與外界建立不起富有成效的聯繫。

她在描述跟醫生說我痊癒了,結果醫生給她多加了點葯時,聯想到自證無用,你跟人證明自己,別人以為你病得更重了。

乍聽起來反思得挺有道理,只是自證的前提是自己沒問題,她的病並沒有好,卻跟醫生說痊癒了,像那種喝多了說自己沒喝多,這不叫自證。

趙露思的思維方式,很不符合大眾欣賞的理性、邏輯、成熟、深度、思辨,而更傾向於跳過邏輯,任由自己的思緒去隨意聯想,隨意架構事物之間的聯繫。

但有時候會反思,我們評價一個人時一定要以大眾普遍標準來要求嗎?那是不是在忽視一個人的個性和獨特?

理想的人是理性和靈性渾融合一,優秀的人很多理性至上,而直覺、感受高度發達的人,常常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據趙露思自己描述,她是高敏感的人,此前其他演員也評價過她“感受力強”。

節目里可以感受到她的敏感,小女孩前一天說想看趙露思化妝,早上起來問她“你感覺化妝最難的地方是什麼”,趙露思馬上意識到了小女孩的意圖——是想看她化妝的東西。

聽工作人員說她蹲下來作腰鏈時,爺爺在伸手給他擋光,別人爺爺的慈愛,喚起了她對自己爺爺的思念,瞬間哭出來。

除了高敏高感知,她還有跟大人世界不相稱的愛管閒事。

村裡颳起了大風,她遠遠看到有個爺爺還站在院牆邊,便喊“爺爺,快走”,結果爺爺以為在跟他打招呼,搖手回應她。

點擊播放 GIF

兩個小孩打乒乓球,一個小孩打輸了,怪板子凹凸不平,另一個小孩說他玩不起找理由。

一開始趙露思替同行小男孩解釋了下,說他是專業選手要求高,另一小孩不服氣說你要是高手的話,這樣的板子也能打得好,她為公平起見,還真跑去打球試了下,然後同時肯定了雙方的想法。

節目裡你甚至不覺得她跟小孩相處中像個大人,大人一般不會管小孩之間的閒事,只覺得小孩子的問題隨便安撫下就好,但她還要親自試一試分出個一二三,她有不屬於成人的天真、好奇、好事以及樸素的正義衝動。

起初,她由這種未經社會化的本性上獲得了成就感。

她會憑直覺和衝動去挑劇本,覺得一個劇本你居然想演的衝動時,“它一定吸引到你了,那一定可以吸引觀眾”。

據傳,鵝起初是讓包括趙露思、楊超越在內的一批小花競賽,趙露思的確憑藉挑劇本的能力和運氣脫穎而出。

外界的正反饋,讓這個本沒有太多自信,自我不夠穩固的人或者乾脆就沒多少自我的人,愈發信奉自己的直覺和感受。

《偷偷藏不住》花絮裡她跟陳哲遠有段親密戲,起初陳哲遠動作幅度有點大且強勢,趙露思說“我喜歡刺激,但不喜歡太刺激”,意思是這樣太粗暴,可以適度一些,但她的表達時,你能瞧出她自信於我的感受=觀眾的感受。

起初,外界正反饋是她建立自信的源泉,當從外界得到更多的是負反饋、再加上自我意願和感受被過度壓抑,自體不夠穩固,缺少支持系統,這個時候便傾向於用自戀來防禦,因為直面悲劇會崩潰。

近期幹了諸多匪夷所思的事,一夜之間單方面取關一大批人,200多關注變成12個關注。

公佈黑粉罵她妝造醜的簡訊,然後強調“允許萬物如其是,讓花成為花”“所以要化,愛化,化一輩子”。

生病後,她好像在通過順從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減負,通過所謂“做自己”“掌控自己”來對沖自我被壓抑的部分,也許這些對病情有説明,但取關那麼多藝人、朋友、合作夥伴,給自己化喜歡的妝,染喜歡的髮色,這些行為就叫“掌控自己”嗎?

如果只是通過外在的變化來表達掌控,恰恰反映她內心的無序。

而一個人最大的恐懼不是別的,正是要直視自己的虛無和空洞。

趙露思不敢直視,所以繼續沉溺於這些自我的假像。

可就算她覺得順從自己意願,有不舒服有壓力就表達,但為什麼是向公眾表達,不斷地想讓外界關注到她的問題,她如何療癒,她如何幫助別人,幫助社會?

站在她的角度並不難理解,她採訪聊過自己小時候成績不好,所以從小喜歡幫大人帶孩子,因為“只要幫別人做事情,我就會得到誇獎,我可能就有一個優勢,不是一無是處的人。”

現在的她正處於自我和外界評價低谷期,做公益,説明他人會讓別人和自己感受到“她並非一無是處”,她也是有用的,有值得誇獎的地方。

所以大家看到的就是趙露思生病也不消停,又是找小謝,覺得能共情到小謝的無助,想幫她鼓勵她;

又是拍定製綜藝,利用自己的影響力讓大家知道軀體化怎麼回事,如何療癒,通過自己的力量讓大家重視抑鬱症,重視心理疾病。

我不懷疑她努力掙扎著想自救、想救人的初心,不懷疑她的好心和樸素正義感。

只是結果我們也看到了,每次她主動暴露自己,新一輪質疑隨之而來。

找小謝時,以為都是四川人,對方會認識她,結果發私信發現沒被關注,對方還不回復她,網友質疑你是明星別人就該關注你嗎?這檔綜藝也一樣,惹上高高在上、賣慘、何不食肉糜的爭議。

任何人都經不起細扒,何況一個並非成熟、穩固、深邃的人格。

趙露思還是一個很容易受外界影響,高度敏感脆弱的人,卻非要求諸外在認可,陷入自證-負反饋-焦慮-再自證的惡性循環。

問題在哪?問題不在於缺乏鈍感力、遮罩力,而是她的認知沒有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

以前太順了,隨便做自己就輕易收穫了很多人的愛和外界的獎賞,現在情況反過來了,一下要壓抑原本的模式,她感到受束縛、受裹挾了,於是卡在這裡動不了,為自救開始胡亂抵抗。

社會化程度低,對社會運行法則不通,對大眾輿論理解淺顯,她還沒有學會主動的、心甘情願的、充滿敬畏心、感激心的承擔代價,也就無法消化代價,這也是她所謂“做自己”跟輿論相悖的原因之一。

要做“自己”,起碼也得有“自己”。

說到底,名利場本質是反人性的,大家都在戴著面具遮醜,努力佯裝光鮮,然而一個明明淺薄到只有幾個角色光環的人,卻非不認命,想要“做自己”與“做明星”兼收。

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執念。

要知道,大眾允許明星“做自己”的門檻是很高的。

要麼你擁有絕對的能力和確實存在的獨特人格,恰如王菲、劉曉慶等,那麼你的真實還能為星光添磚加瓦;

要麼你自己明白任性的下場,但能不顧大眾眼光堅持自我,恰如李夢,一邊發瘋一邊用瘋來為創作供能,雖註定無法大紅但能自恰;

再要麼,你的個性不出彩,你的實力也乏善可陳,可你有著超絕的心態,被大眾怎樣當作笑柄談資都無所謂,只求一個自在,那也無人可指摘你什麼。

可趙露思偏偏哪個都不挨著,還總希望用對抗的形式博得大眾認可。

我憐悯她,因為這個女孩正在把自己推向懸崖更邊緣的地帶。可我好像也做不了什麼,因為這畢竟是屬於她個人的一場修行。

自打成為公眾人物開始,她的“自我”就不再屬於她個人了,而變成了某種公眾共享的東西。所以她不可能用這些叛逆行為單獨地治癒好自己,當她令觀眾不悅,產生的副作用最終還是會傷害到她自身。

可歎,女孩的一場自救,終變成自毀。

來源:柳飄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