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腸道會長息肉?多半和5個因素有關,出現3種異常,儘早檢查
更新于:2025-04-02 20:38:30

你是否曾經聽過腸道息肉這個詞?有些人可能覺得,腸道息肉聽起來並不算什麼大問題,畢竟它通常在初期沒有明顯的癥狀,很多人甚至在體檢時偶然發現。

然而,腸道息肉卻是腸癌的“溫床”,它們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在幾年內發展成腸癌。因此,了解腸道息肉的形成原因,認識到潛在的風險,並在出現一些異常時早期檢查,對於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

腸道息肉是指在腸道內壁上生長出來的異常組織,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息肉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惡化,最終轉變成癌症。那麼,腸道為什麼會長息肉呢?

飲食習慣不良

長期的飲食不規律或不健康,是導致腸道息肉的一個主要因素,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結構,特別是過多攝入紅肉、加工肉製品和油炸食品,都會對腸道產生負擔,促使腸道細胞異常增生。

你可能並不意識到,食物中所含的某些有害物質在進入腸道后,會直接影響腸道的正常運作,逐漸形成息肉。

一位患者平時偏愛油膩的食物,尤其是喜歡吃燒烤和加工肉類,每周至少吃三到四次,這種飲食習慣導致他的體內攝入過量的飽和脂肪和有害物質,腸道的健康情況也逐漸惡化。

起初,他並沒有感到明顯的不適,直到一次常規體檢,醫生建議做一次腸鏡檢查,才發現他腸道內長了多個息肉,雖然這些息肉目前是良性的,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癌變的風險會大大增加。

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乃腸道息肉的風險因素,尤其是加工肉類與紅肉含有的某些化學物質,或許會促使腸道內壁細胞變異,進而形成息肉。

為降低患息肉風險,我們宜盡量少食紅肉與加工肉製品,多食蔬菜水果,以維持飲食的多樣性與均衡性。

缺乏運動

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很多人長期久坐,缺乏運動,久坐不僅對全身健康產生影響,特別是對腸道的負面影響也非常顯著。

一位患者由於工作原因,平日大多時候都久坐於辦公室,鮮有運動,起初,她只是偶爾感到腸道不適,便以為是消化方面出了問題。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她開始經常感到腹脹、便秘,直到肚子不適感愈發嚴重,她才決定去醫院檢查。檢查結果表明,她腸道內已出現息肉,部分息肉邊緣呈現不規則狀,有惡變的可能性。

久坐不動會使腸道運動功能衰退,影響腸道健康,促使息肉形成,而適量運動可提升腸道蠕動能力,助力食物與廢物順利排出,減少腸道息肉發生的概率。

家族遺傳史

家族遺傳史也是影響腸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如果直系親屬(如父母或兄弟姐妹)曾患有腸道息肉或腸癌,那麼個體患上腸道息肉的幾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遺傳因素可能影響體內某些基因的表達,使得腸道內的細胞更容易發生突變,形成息肉。

一位患者,在體檢時發現自己腸道內有多個息肉,雖然癥狀不明顯,但經過進一步瞭解才知道,他的父親曾在五十歲時因腸癌去世,且有過腸道息肉的歷史。

這使他開始察覺到自身的腸道健康問題,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定期進行腸鏡檢查,旨在儘早發覺潛在的健康隱患。

遺傳因素不可變更,然而,我們能夠藉助定期體檢、早期篩查,及時發覺息肉或者其他腸道異常狀況,從而實現早預防、早治療。家族存在腸道癌症病史者,建議自40歲始,每隔數年接受一次腸鏡檢查,以監測腸道健康情況。

不規律的排便習慣

排便習慣對腸道健康至關重要,長期便秘或腹瀉都會對腸道造成很大的負擔,增加腸道內的有害物質和毒素的滯留時間,從而提高腸道息肉的風險。

特別是便秘的人群,腸道內的糞便在體內停留時間過長,有害物質會不斷刺激腸壁細胞,導致息肉的形成。

一位患者長期有便秘問題,排便不規律,常常出現幾天排一次便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出現腹部不適、食慾下降等癥狀,最終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腸道內有多個息肉,部分已經變得較大,醫生提醒他,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腸癌。

便秘、腹瀉等排便問題,除了影響消化,還會對腸道造成長期的刺激,如果你發現自己排便困難或不規律,應該及時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量,保持規律的排便習慣。

結腸炎患者長期有腸道炎症反應,常致腸道細胞突變、異常增生,此為腸道息肉發生的常見原因之一。對於罹患此類疾病的患者而言,定期對腸道健康予以檢查和監測,顯得格外重要。

腸道息肉的形成受諸多因素影響,像不健康飲食、久坐不動、家族遺傳、排便習慣不佳以及免疫系統問題等,這些因素不但會提高息肉的發病幾率,而且可能促使息肉恶变为肠癌。

因此,洞悉腸道息肉的風險因素,定期對腸道健康進行檢查,及時察覺息肉並予以治療,此乃保護腸道、預防腸癌的關鍵所在。

如果你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了腸道不適,如便秘、腹瀉、腹痛等癥狀,或有家族腸癌史,建議儘早做腸鏡檢查,確保腸道健康不受威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能避免病情惡化,保護自己的健康。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諮詢專業醫生

關於腸道息肉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