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抑鬱的孩子,多半有這5句“口頭禪”,家長千萬別忽視!
更新于:2025-04-02 18:12:05

抑鬱症,這一隱形殺手,僅次於癌症,正無情地侵蝕著我們的社會,尤其是那些無辜的青少年兒童。

2012年,一組研究者深入探索了大約2679名青少年(10-25歲)的心靈深處,揭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在這些年輕的生命中,抑鬱的陰影籠罩了20.3%的靈魂。

這意味著,在每5個孩子中,就有1個正在與抑鬱抗爭,默默承受著內心的痛苦。

心理學告訴我們,抑鬱往往源於對自我的無情攻擊。因此,這些孩子往往背負著沉重的自我厭惡和低自尊感的十字架。

然而,這種深埋心底的情緒和憤怒並非憑空產生,它們的根源,很多時候,正是孩子所依賴的家庭環境。

難以想像的是,當孩子的心靈遭受疾病的侵襲,正在痛苦掙扎時,他們的父母卻往往一無所知,甚至誤解他們的感受,輕率地貼上“矯情”的標籤。

這樣的誤解和忽視,無疑是對孩子心靈傷口的再次撕裂,讓他們的痛苦更加深重。

高抑鬱率的背後,是一個個被日常焦慮情緒綁架的無辜孩子。

我的一位對兒童心理非常熟悉的朋友就提過,在他看過的孩子里,很多都經常說 5 句口頭禪:

1、煩死了/愁死了/累死了(充滿無力感,有些孩子很暴躁,有些孩子是心力交瘁)2、真沒意思(幹什麼都沒有精神、提不起興趣)3、我沒胃口/不想吃東西(經常性的食欲不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4、我真沒用/都是我不好(沒有自信心,對自己和人生感到失望,容易習得性無助)5、我睡不著/總夜裡被噩夢驚醒(經常性的失眠,很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口頭禪”背後的沉默:關注孩子抑鬱,讓心靈不再孤單那麼,為何現代孩子抑鬱症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呢?這其中有諸多複雜因素,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家庭環境的變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許多家庭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父母可能因為工作繁忙而缺乏與孩子的深入溝通,導致孩子無法及時表達內心的情感。

同時,部分家庭中存在的衝突和不和諧氛圍,也可能成為孩子心靈上的重壓。這些家庭因素,無形中增加了孩子抑鬱的風險。

其次,學業壓力和社會競爭也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原因。

在當今社會,教育競爭日益激烈,孩子們面臨著來自學校和家長的雙重壓力。他們不僅要應對繁重的課業負擔,還要面對各種考試和升學的壓力。

這種長期的緊張狀態,容易使孩子產生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最後,網路資訊的泛濫也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網路世界雖然為孩子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視野,但也帶來了諸多不良信息和誘惑。

一些孩子可能因為沉迷於網路遊戲、社交媒體等而忽視了現實生活,導致社交能力下降,情感表達受阻,進而增加了抑鬱的風險。

當然,對於孩子抑鬱的原因,也存在不同的聲音。

有人認為,現代社會的教育方式過於功利化,過於注重成績和升學率,忽視了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興趣培養,這也是導致孩子抑鬱的重要因素。

還有人指出,社會對孩子的期望過高,給孩子貼上了各種標籤,使得他們無法承受壓力,容易產生自我否定和抑鬱情緒。

面對孩子抑鬱的問題,我們不能簡單地歸咎於某一方面的原因,而應當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解決。

家長應該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給予他們足夠的關愛和支援。學校和社會也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減輕他們的學業壓力,提供更多的心理諮詢服務。

同時,我們還需要引導孩子正確看待網路世界,避免沉迷其中,培養他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交能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這些口頭禪或許只是孩子無意識的表達,但卻可能是他們心靈深處吶喊的求救信號。

作為家長和教育者,我們有責任細心聆聽,用心去理解,用愛去溫暖。

讓我們共同努力,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讓他們的心靈不再孤單,讓他們的未來充滿陽光和希望。

在這個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時代,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更要關注他們的心靈成長。

只有當他們擁有健康的心態和積極的情緒時,才能更好地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迎接未來的美好。讓我們攜手共進,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校對 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