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點心願”:讓“星星的孩子”成為一束光
更新于:2025-04-02 12:39:36

  新華社福州4月2日電(記者郭圻、李嘉聰)“下來、上去、下來、上去”,店裡的志願者老師正手把手教一群特別的孩子們如何擦玻璃。這群“星星的孩子”一點點挪動著,仔細地擦拭著玻璃,臉上掛著笑容。對於一般人來說幾乎簡單的工作,這群孩子卻需要一番努力才能學會。

  在4月2日這個“世界孤獨症日”,經過多日試運營的“星點心願”茶咖餃子店正式營業,這群“星星的孩子”也開始了他們人生中第一份正式工作。

  店裡11名孤獨症青年員工,年齡最小的16歲,最大的38歲……在公益組織福建省心啟航助殘幫扶中心理事長、“星點心願”門店主要籌辦者張秀麗眼裡,他們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星青年”。

  孤獨症是一種腦發育性障礙,以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和重複局限的興趣行為為主要特徵。張秀麗也是一名“星娃”的媽媽,她深知幫助孤獨症孩子融入社會有多麼難,但她義無反顧。2017年,她與6名志同道合的家長,一起湊了5萬余元,組建了福建省心啟航助殘幫扶中心,至今已擁有會員上千人。

  “中心從2019年啟動‘星青年’就業輔助專案,剛開始支援了8名青年就業。”張秀麗說,她們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有信心説明更多青年走更遠的路,看更美的風景”。

  當被問及培訓“星青年”有多難時,張秀麗說,孩子們情緒波動大,有的會突然哭或失控大叫,要不停地安撫;有的知道自己被不良情緒“控制”之後,在不告訴大家的情況下,自己“消失”半小時去冷靜。

  “他們都很努力,希望被認可。”張秀麗欣慰地說,“星青年”們即便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都能通過適當的教育和行為干預被引導,進而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

  從牆上的畫、堂食餐具,再到員工制服、餐桌卡片,每一處都透露出張秀麗和家長志願者們的良苦用心。店裡一角還擺放著幾隻毛茸茸的小熊以及一些控制情緒的聲量卡。“孩子們都喜歡軟和的東西,有利於舒緩情緒。”張秀麗說,每當孩子們有情緒時,就會被志願者引導去“熊抱”,“抱一抱,就能好不少”。

  對這群孩子來說,與陌生人進行正常交流是一道難題。此前,他們已經在幫扶中心閉門訓練了兩個多月。但真要開始迎賓客,送外賣時,有的家長很是擔憂,“能不能慢一些,等孩子們適應了再開業”。

  “我們需要試錯,如果不營業,孩子們永遠就是在岸上游泳。”張秀麗說,孩子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要堅定,從試營業的效果來看也是好的,“我們總有撤掉拐杖的時候,也希望他們能儘快獨立”。

  “我們開這家店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希望未來能有更多的崗位。”店長陳英說,雖然有的孩子存在問題,但是他們很努力,也很用心,每一天都在反思中進步。

  陳英的孩子也是孤獨症患者。在當店長之前,她經營著一家小店,讓孩子在空閒時間幫忙送貨,學習如何與人交流。看著家長們的辛苦付出,孩子也慢慢成長起來,如今也能正常學習了。

  正如今年我國孤獨症日主題宣傳口號“落實關愛行動方案,促進孤獨症群體全面發展”所要求的,越來越多的公益團隊和志願者們用尊重和關愛啟動“星青年”們的潛能,讓他們更加自尊自信地生活。

  店裡的牆上掛滿了孩子們色彩鮮豔的畫作,其中一幅畫著“我們是最佳星主餃”的作品被用作門店的主要視覺圖形。孩子們被愛意包圍著,也將這些愛意傳達出去。

  “星餃銀行”就是門店送出的一份特殊公益禮物。張秀麗說,“星餃銀行”的理念是“一份水餃,兩份溫暖”。愛心顧客可以在線購買餃子贈與他人,諸如摯愛之人、城市建設者、志願者等,也可以委託“星青年”們去送貨。目前已經存入了1000多份餃子,成功轉贈了90份,其中80份贈給盲校老師,10份贈送給了志願者。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秀麗希望孩子們的努力,通過“星餃銀行”被更多的人看到,也希望他們能戰勝自卑,更加從容面對生活。

  “多少次迎著冷眼與嘲笑,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休息間隙,一位“星青年”在吉他的伴奏下,唱起最喜歡的歌曲《海闊天空》,周圍的孩子們也隨著伴奏,一起吟唱。

  “這些孩子不僅希望得到社會的理解,更希望自己能成為一束光,照亮別人的生活。”張秀麗說。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如何培養孩子的性格
2025-03-28 05: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