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鹽少油”是錯的?建議60歲後,吃飯應該盡量做到這4點
更新于:2025-03-28 00:12:48

年歲漸長之際,特別是邁入花甲之年以後,眾多人士愈發重視起個人的膳食營養。關於健康飲食的討論經常伴隨著“少鹽少油”這樣的建議。多數人深信,降低鹽分與油脂的攝取量是維持良好飲食習慣的重要因素。隨著我們對營養學認識的不斷深入,這種“少鹽少油”的觀念並不適用於每個年齡段的人,尤其是60歲以後。對於老年人來說,吃飯不單單是為了控制體重或者避免高血壓那麼簡單。

一、適量的鹽和油對身體的必要性

許多老年人都會聽到醫生和健康專家提到“少鹽少油”,這個建議有時會被過度理解,認為鹽和油是所有健康問題的源頭。實際上,在我們的體內,鹽分與油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鹽分中蘊含的鈉,對於保持身體水分平衡和神經衝動傳導至關重要。針對60歲及以上年齡段的人群,適量攝入鹽分對於保障身體機能正常運轉極為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腎臟功能逐漸減弱,身體的水鹽代謝能力下降,過度減少鹽分可能導致低鈉血症,出現頭暈、乏力甚至心臟問題。

關於脂肪,油脂不僅構成了能量供應的關鍵管道,還是維生素A、D、E、K等脂溶維他命不可或缺的載體,對於皮膚健康維護、免疫系統運作以及神經系統功能保持均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身體的新陳代謝減緩,容易出現皮膚乾燥、關節疼痛等問題,這時,適量的植物油,特別是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如橄欖油、亞麻籽油、深海魚油等,是非常必要的。

60歲后的飲食不應一味地追求少鹽少油,而是要根據身體的實際需求,合理調節鹽和油的攝入量。對於那些存在高血壓或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可以適當減少鹽分,但不應該完全摒棄;對於體重正常、無特殊健康問題的老年人,適量增加健康的油脂和鹽分,能夠更好地滿足身體的基本營養需求。

二、保證獲取充分的上乘蛋白質滋養物質。

進入60歲以後,身體的肌肉和骨骼逐漸喪失,尤其是蛋白質合成的能力減弱。這顯示出,為維持肌肉量和骨骼堅實度,老年人需增加對高品質蛋白質的吸納,以此避免肌肉退化及骨質流失等健康隱患。

普遍的健康蛋白获取方式包括:海魚、家禽、精選畜肉、鳥蛋、牛奶產品及豆類加工品等多種選擇。非常值得推崇的蛋白營養來源之一是魚類,鑒於魚身蘊含大量蛋白質的同時,也囊括了對心血管大有裨益的歐米加3脂肪成分。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骨質疏鬆,魚肉中的歐米伽3脂肪酸對於促進鈣質吸收、降低骨折風險具有顯著作用。

豆類製品,諸如豆花、豆奶一類,蘊藏著豐富的植物性蛋白質,構成了老年人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蛋白質補給管道。對於面臨乳糖吸收難題的老年朋友,豆類食品成為了奶製品的一個出色替代方案。

盡量避免吃過多的加工肉製品,如火腿、香腸等,因為這些食品雖然提供一定的蛋白質,但它們通常含有較高的鹽分和添加劑,長期食用對健康不利。

老年人的飲食規劃,需根據他們各自的健康情況、體型大小以及日常運動水平來適當安排蛋白質的攝取量。廣泛而言,每天蛋白質的必要攝取量應佔據總體熱量吸收的約莫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範圍內。比如,若每日需要攝取1500卡路里的熱量,那麼大約應該攝取75到100克的蛋白質。

三、恰當的食用纖維攝取量是必要的。

隨著時光的推移,老年人的腸道運作能力慢慢減弱,從而使得大便不通暢變成了一種廣泛出現的困擾。為了提升腸道狀況,加大纖維素食物的攝取變得異常關鍵。纖維素成分不僅能加速腸道活動,助力食物分解,還能有效調節血脂水準、維持血糖穩定,防範便秘癥狀及糖尿病等多種持久性疾病。

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的方法之一是通過進食全粒穀物、生鮮蔬果及各類豆類來實現。例如,燕麥、糙米、全麥麵包等全穀物食物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綠葉蔬菜、胡蘿蔔、番茄等也都是膳食纖維的好來源。部分水果諸如蘋果、梨子、柑橘類果實,同樣含有豐富的可溶纖維,對改善糞便質地、減輕便秘癥狀大有裨益。

年長者在餐桌上需格外留心確保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素,特別是那些年歲已高、日常運動量偏少的老人。遵循中國民眾飲食指導原則,年長群體每日所需的纖維質攝取量應維持在大約2530克的水準。達成目標的一個方法是妥善安排餐食內容,诸如在晨光中享用一碗麦片粥,於正午時分搭配一些青菜和鮮果於餐盤之中,夜晚用餐時則增添適量的豆類食品等。

務必留意的是,對於纖維素的攝取應當採取漸進式提升的方式,切勿猛然間大幅度增添纖維含量,否則或許會導致腹部脹滿以及消化系統的不適感。膳食里要均衡攝入纖維和水分,確保腸道系統順暢運作無虞。

四、留意有益脂質的攝取量

許多人在談到脂肪時,總是帶有一定的負面情緒,認為脂肪對健康有害,尤其是年紀大了以後,更應該減少脂肪的攝入。脂肪在人體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對老年人的大腦和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首要的是,年長群體往往面臨記憶力減退乃至失智情形,而適量攝入優質脂質對保持腦部運作大有裨益。特別是一些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亞麻籽、核桃等,能夠有效支持大腦健康,降低認知退化的風險。

再者,良好的脂質對於保護心臟血管系統的健全發揮著關鍵作用。老年人群體中,高血脂、心臟病和高血壓等問題較為常見,合理攝入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説明降低膽固醇水準,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譬如說,橄欖果油、果仁、水族中的成員如魚類等,均是極佳的優質脂質供給管道。

在飲食中,老年人應盡量避免過多攝入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如動物脂肪、油炸食品、加工食品等。相反,選擇植物油(如橄欖油、菜籽油)、魚類和堅果等有益的脂肪來源,可以改善整體健康情況。

60歲后的飲食不應僅僅局限於“少鹽少油”這一簡單的標準。更多的是要根據自身的健康情況和身體需求進行綜合考量。在實際操作中,老年人可以通過逐步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魚類、豆制品和蔬菜水果的比例,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同時確保每日的鹽和油脂攝入不至於過量或過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