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完賬發現孩子偷拿巧克力,3 位媽媽不同反應影響孩子一生
更新于:2025-03-27 18:11:18

有一次我去超市買點東西。

排隊結帳的時候,前面站著3位媽媽,每人身邊都帶著一個孩子。

孩子們看著七八歲的樣子,蹦蹦跳跳的,挺活潑。

這幾位媽媽看起來是朋友,一邊聊一邊結帳,有說有笑的,互相幫忙提東西。

孩子們仨也熟得很,湊在一起嘰嘰喳喳地說個不停,身手也快,一個個圍著貨架轉來轉去,一會摸摸這,一會摸摸那。

結完帳后,我提著袋子也出門了,在地鐵站等車。

誰知沒一會兒,又碰上了她們幾個,也一塊來搭地鐵。

孩子們圍在一邊,還在玩著追來追去的遊戲。突然,其中一個媽媽喊了一聲:

“你們手裡拿的是啥?”

我順著她的目光看去——三個孩子,一人手裡都拿著一塊巧克力,而且都已經撕開了包裝,有一個還咬了一口。

媽媽們這才警覺起來,趕緊追問:“這哪來的?”

孩子們都低著頭,誰也不吭聲。

有個小男孩小聲說:“是我們在超市貨架上拿的。”

三個媽媽聽完,全愣住了,臉上的笑一下就僵住了。

她們誰都沒買巧克力,孩子手裡的東西,顯然是自己拿的。

這不就等於——偷了嗎?

短短幾秒鐘,原本輕鬆的氣氛立馬變得有點緊張。

接下來的幾分鐘,我就站在一邊,看著這三位媽媽對自己孩子的反應。

三個孩子,做的是一樣的事;但三個媽媽,做法完全不一樣。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真正影響孩子一生的,有時候不是一場考試,也不是一句大道理,而是——一個錯誤被發現時,大人是怎麼處理的。

一:第一位媽媽

第一個出聲的,是個脾氣急的媽媽。

她一聽孩子說是自己拿的,立刻火了,幾步走過去,一把搶過巧克力,當著大家的面,就在孩子胳膊上甩了一掌。

“你小小年紀不學好,怎麼就偷東西了?”

小男孩嚇得一跳,眼淚立馬下來了。

“我……我就想吃一塊……”

“想吃你也不能拿!我們沒教你規矩嗎?你這是偷你知道嗎?”

接著著,她又補了一句:“這麼小就學壞了,以後還能成啥?”

孩子站在原地,臉通紅,眼淚一顆顆往下掉,連話都不敢說。

我心裡咯噔一下,覺得這孩子怕是下一次就不敢承認了。

不是因為他懂錯了,而是怕再挨打、怕丟人。

二:第二位媽媽

第二個媽媽站在一旁,看著自己女兒也拿著一塊巧克力。

她眼神明顯停頓了一下,但什麼都沒說。

她看了看其他兩個媽媽,又看了看孩子,最後打圓場:“哎呀,孩子還小,懂什麼,不就一塊巧克力嘛,下次不拿就是了。趕緊把東西收好,車快來了。”

然後她就把女兒拉過來,轉身不再提這事。

她女兒樂呵呵地舔著巧克力,一臉無所謂。

我在旁邊看著,不知道該說什麼。

孩子明明做錯了,媽媽看見了,卻裝作沒看見。甚至連“不能拿別人的東西”都沒說一句。

我在想,這個女孩心裡會怎麼想?

也許她覺得,沒被人抓住就不算偷;也許她覺得,只要媽媽不說話,那就不是錯。

她以後還會再拿東西嗎?我心裏有點打鼓。

三:第三位媽媽

第三個媽媽走過去,蹲下來看著兒子的眼睛,輕聲問:“你這塊巧克力,給錢了嗎?”

孩子慢慢地搖頭,低著頭小聲說:“沒有……”

她媽媽沒有吼,也沒有罵,只是語氣堅定地說:“你想吃巧克力,媽媽能理解。但是不管多想吃,沒經過人家的同意、沒付錢,就不該拿,對嗎?”

男孩點了點頭。

“我們犯錯不要緊,最重要的是知道怎麼改。來,咱們把它還回去,告訴人家‘對不起’,下次想吃,一定要跟媽媽說。”

說著,她拉著孩子的手,就往回走。

孩子雖然臉上有點不好意思,但還是乖乖地跟在她身後。

我站在旁邊,看著他們一大一小的背影,心裡一下暖了起來。

她一句重話都沒說,可孩子明白了錯;她也沒偏袒孩子,但孩子也沒受到羞辱。

我想,這孩子以後再碰到類似的事,應該會想起今天這件事,自己心裡知道該怎麼做了。

四:三個孩子,三塊巧克力,三種影響

同樣的事情,三個媽媽,三種反應。

第一個媽媽用的是“嚇”的方式,孩子的確被震住了,可那是怕,不是懂。

下次他可能不會再當面拿,但會不會偷偷藏、偷偷撒謊?

第二個媽媽什麼都沒說,就像這事根本沒發生一樣。

孩子會覺得拿東西根本不是錯,甚至覺得自己挺聰明的。

第三個媽媽沒吼沒罵,但她教了孩子“什麼是錯”、“為什麼錯”,還教了他“怎麼改”,而且是陪著他一起去改。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靠一句“別這樣”,也不是一頓打罵能解決的。

孩子小,但不傻。

他們記得住的,不是我們講過多少道理,而是我們怎麼做事。

很多時候,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就決定了孩子以後遇到類似事情,是走一步錯一步,還是知道往對的方向去改。

【圖片來自網路,侵立刪】

放過自己,放下人生
放過自己,放下人生
2025-03-26 08: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