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哲鵬:從《送東陽馬生序》和DeepSeek說起
更新于:2025-03-26 03:07:56

  新華社北京3月21日電  3月21日,《新華每日電訊》“新華走筆”專欄發表記者吉哲鵬撰寫的文章《從〈送東陽馬生序〉和DeepSeek說起》。

  不久前,我參加了女兒新學期的家長會。在小學三年級的教室裡,老師不講考試成績,向家長們拋出一個開放式的話題:面對AI時代,孩子們該如何學習?教師如何傳道、授業和解惑?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觀?

  的確,未來已來。從小學到大學,從農村到城市,都能看到這樣的場景:在“智慧教室”里,學生拿出平板電腦,指尖劃過螢幕喚醒DeepSeek;在圖書館裡,古籍上“余幼時即嗜學”的字句在泛黃紙頁間跳動。兩個相隔600多年的教育圖景,在校園中交織成奇妙的二重奏。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有了AI為何還要讀書”的討論背後,隱藏著人類對自身價值的深度追問。在今年的開學季,DeepSeek在朋友圈刷屏,而在以往,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的課文《送東陽馬生序》經常走上熱搜。明朝著名學者宋濂給同鄉後生馬君則作了這篇贈序,講述了他艱苦求學的親身經歷和人生啟示,時至今日依然引發人們的共情共鳴。

  相對《送東陽馬生序》的苦讀,DeepSeek給很多人“搜索即得”的便利,二者似乎並不相關。但深入思考之下,千年墨香和網路算力的歷史共鳴,仍應錚錚叩擊每個讀書人的靈魂——《送東陽馬生序》中宋濂“以嫋擁覆,久而乃和”的寒窗苦讀,與DeepSeek代表AI工具看似天壤之別,實則構成知識改變命運的時空問答。

  “負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宋濂筆下那一串踉蹌的雪地腳印,彷彿刻在華夏文明脊骨上的圖騰。他的衣服結滿冰霜,手指凍得通紅卻緊握毛筆,在“家貧,無從致書以觀”的困境中,用苦讀丈量著知識的疆域,燭火的微光照亮漫長的寒夜。

  而今,少年們點擊螢幕,DeepSeek的演算法瞬間編織出知識圖譜,以秒為單位展示宋濂抄寫十年的典籍,將“執經叩問”的焦慮轉化為精準的知識座標。不僅是城市,當雲南滄源的佤族少年在程式設計教室編織夢想時,他們也在經歷一場靜悄悄的教育革命——寒窗不再是物理空間的禁錮,求知變成了一場以科技為翼的翱翔。

  《送東陽馬生序》中令人震撼的細節,不僅是“負箧曳屣”的艱辛,更有“緳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豔意”的傲骨。當一些人把教育誤認為是金錢的堆砌和成績的競賽時,宋濂苦讀的身影,好似無聲的有力反駁——人,要在精神海拔上攀升。

  如同當時的宋濂一樣,當代也有不少少年不懼寒窗,以苦讀為樂。在雲南烏蒙山深處,曾冒著風雪在山坡上找網聽課的女生范天蘭如願成為一名教師;“挖姜男孩”姚勝旺簽收大學錄取通知書時,掌紋裡嵌著的泥土簌簌落成“勳章”;“追光女孩”郁曉楠撫摸編號“0001”的盲文通知書時,指尖躍動的觸感滌蕩心靈。這些畫面與宋濂的“勤且艱若此”形成蒙太奇般的交響,印證著“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的古老箴言。

  同樣,在AI熱潮中,我們不僅要關注演算法精度,更要避免技術助長“碎片化學習”的惰性。宋濂“執經叩問”的謙卑姿態,對應著AI時代對科學精神的渴求——DeepSeek雖能秒解一道道數學題,但《送東陽馬生序》中“俯身傾耳以請”的治學態度,才是抵禦“搜索即得”思維惰性的良藥。

  《送東陽馬生序》的刷屏絕非偶然,這是一個民族“尊師重道”的歷史迴響。當耳熟能詳的“囊螢映雪”與中科大少年班輝映,當嶽麓書院的“實事求是”與貴州“天眼”的宇宙追問共振,我們才能讀懂宋濂的“勤且艱”與“弗之怠”,這是中華文明生生不息的密碼。

  知識沉澱出的風華,遠勝濾鏡下的曇花一現。當“讀書不如當網紅”的喧鬧甚囂塵上時,《送東陽馬生序》恰似一劑醒腦湯。比如,一些知識主播的直播間里,那些信手拈來的詩詞典故,何嘗不是宋濂“遍觀群書”的現世鏡像?讀書雖苦,但樂趣是心有繁花似錦,胸中有丘壑萬千。

  其實,DeepSeek與《送東陽馬生序》殊途同歸,共同指向了人類對知識和文明的永恆態度——“深度求索”,而宋濂“俯身傾耳以請”的專注和“遍觀群書”的積澱,暗合數位時代的運行邏輯:AI處理標準化問題,人類負責突破認知邊界。

  誠然,讀書是知識探索的過程培養,《文心雕龍》所言“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依然有穿越歷史長河的生命力,正如近日武漢一名高三數學老師在百日誓師演講中的比喻——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並不是那卷經書,而是那段取經的路。

  思考至此,學校“家長會作業”的答案逐漸從模糊到清晰:用數字時代的“硯冰堅”,方能續寫出“中有足樂者”的永恆篇章。在這場古老硯台與智能晶元的跨時空對話中,我們要學會駕馭技術浪潮,亦要讓千年文脈在數位時代煥發新生。那些在書山跋涉的青春,終將化作《逍遙遊》中“若垂天之雲”的翅膀,托起中華民族的星辰大海。

詩意二月天
詩意二月天
2025-03-26 12: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