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27 日消息,一項新研究揭示了為何人工智慧(AI)生成的食品圖片有時會令人感到不安,這給該技術在廣告領域取代傳統食品攝影的前景帶來了疑問。
近年來,人工智慧在生成逼真圖像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其中也包括食品圖片。然而,儘管部分 AI 生成的食品圖像看起來足以以假亂真、令人垂涎欲滴,但另一些圖像卻常常讓觀看者感到奇怪、不適甚至反感。
據醫療新聞網站 News Medical 報導,一項即將發表的研究深入探討了人們觀看 AI 創造的食品圖片,特別是那些“幾乎”接近真實但又不完全真實的圖片時,為何會感到不安。
據IT之家瞭解,該研究計劃於今年 4 月在《Appetite》(食慾)期刊上發表。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向 95 名參與者展示了 38 張不同類型的圖片,具體包括:真實的食品照片、存在瑕疵(例如形態扭曲)的 AI 生成食品圖片、明顯不真實(如卡通化或高度風格化)的 AI 食品圖片,以及腐爛變質的食物圖片。參與者需要對這些圖片的怪異感、溫暖感和真實感進行評分,並完成一份關於自身“食物新奇恐懼症”(food neophobia,指拒絕或不願嘗試新奇或不熟悉食物的傾向)水平的問卷。研究團隊運用統計模型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重點關注圖像的真實感程度如何影響人們對其怪異感和愉悅度的感知。
研究結果明確指出,那些存在輕微瑕疵、不夠完美的 AI 生成食品圖片最容易引發觀看者的不安情緒。相比之下,無論是高度不真實的 AI 食品圖片,還是真實的食品照片,都被認為更令人愉悅。這一發現表明,人類大腦對於那些明顯真實或明顯虛假的食品圖像更為寬容,但難以處理那些“看似真實”卻又存在細微差錯、不夠協調的圖像。
有趣的是,研究還發現,食物新奇恐懼症程度較高的人群,更有可能對有瑕疵的 AI 食品圖片感到不安。此外,報導還提到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人,傾向於對 AI 生成的食品圖片給予更積極的評價。
雖然 AI 技術具備取代傳統食品攝影的巨大潛力,但目前來看,這項技術或許尚未完全成熟。如果企業計劃在行銷材料、功能表設計或廣告宣傳中使用 AI 生成的食品圖片,就必須進行精心設計和嚴格篩選,以避免觸發消費者的不適感。研究警示,AI 生成圖像中的微小視覺差錯,很可能讓原本意在誘人的美食圖片變得缺乏吸引力,甚至令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