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自主研製最大直徑盾構機下線,用以貫通世界最長高速公路水下盾構隧道
更新于:2025-03-27 10:34:48

3月26日,我國迄今為止自主研製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滄淵號”在中交天和常熟製造中心成功下線,盾構機將肩負世界最長高速公路水下盾構隧道——海太長江隧道工程左線掘進施工重任。

海太長江隧道位於江蘇省長江入海口,北起南通市海門區,南至蘇州太倉市,左線線路全長39.07公里,其中盾構隧道長9327米。“滄淵號”是继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刀盘直径16.07米“運河號”超大直徑盾構機順利應用后,自主研製成功的又一超大直徑盾構機,開挖直徑達16.66米,整機總長176米,總重量超5650噸,再創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新紀錄。從過去長江隧道由清一色“洋盾構”掘進施工,到自主研製國產首台超大直徑盾構機“天和號”破局,與“洋盾構”同場競技,再到如今的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在長江隧道工程建設中大顯身手,彰顯了我國國產超大直徑盾構機研製和應用實現新跨越。

技術人員介紹說,海太長江隧道最大埋深超過75米,最高水壓超過7.5巴。始發後,“滄淵號”需穿越多種複雜地質帶,特別在穿越長江及兩岸大堤時,沉降需控制在毫米級,掘進難度極大,且江中地質勘探覆蓋區域有限,未知區域多,猶如“摸著石頭過河”。近17米的開挖直徑意味著刀盤所需扭矩大,主驅動軸承負載大;穿越黏土地層,盾構機易結泥餅;高水壓對主驅動密封、盾尾密封等部件承壓能力要求極高,在保持高性能負載前提下,如何確保盾構機在長江底連續長距離掘進是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

對此,“滄淵號”搭載了三大利器:一是“數字大腦”構建智慧掘進生態。二是“智刃鐵齒”革新高效掘進法則。三是“智慧心臟”主動防護安全升級。

資料顯示,海太長江隧道是國家《長江幹線過江通道布局規劃(2020-2035年)》和《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規劃》重點推動建設專案,也是江蘇省“十四五”重點推進的過江通道專案,計劃於2028年基本建成。

通訊員  蔣巍  張鳳華

校對  潘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