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金陵晚報
熙南裡、瑞金裡、宜悅裡……
為什麼這些街區都愛“裡”?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王峰
老味道,新活力。
日前,隨著瑞金路商業上新,一個全新的社區商業瑞金裡REPARK,將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熙南裡、瑞金裡……城市更新中的商業街何以頻頻以“裡”字命名?
這個從南京歷史裡長出來的“裡”字,不但讓城市煙火氣與閑適生活完美融合,更彰顯了當下商業的多元化業態與功能。
新商業體帶來
新生活方式
瑞金裡位於瑞金路,原址為友誼商務大廈,由五棟建築圍合而成,兼有沿街門面和中心庭院。隨著城市更新計劃的推進,其原有建築得到一定程度修復和更新,並通過業態調整,以及街區風貌、產業集聚和公共空間改造,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儼然成為周邊寫字樓白領和居民放鬆身心的理想社區。
華麗轉身後的瑞金裡,將街區文化融入產業空間,變身為一個集商業、產業、文化和休閒於一體的新型園區,既保留了瑞金路的老味道,又注入了新的活力。遠遠看去,沿街店鋪都是白色門頭搭配紅磚,既復古又文藝;各家店招也極具個性,各不相同;建築樓頂加裝有白色露台,乍一看像空中花園。最值得一提的是,老工業風紅磚牆圍著一個小小庭院,人們可以在這裡隨意喝喝咖啡、曬曬太陽。網友感歎道:“這裏簡直就是一個美好又日常的社交場。”
“房子老了,如何去還原、復興它?小更新無疑起到了織補和修復的縫合功能。”在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童明看來,城市就是一種生態,就像一片熱帶雨林,有大型的食肉動物,有參天大樹,也有非常繁多弱小的生物體。而在整個城市中,微更新卻能形成一種豐盛的生態體系,從而構建出整個城市的全貌。
在南京,諸如瑞金裡、熙南裡、宜悅裡等以“裡”字命名的城市新商業體,吸引了大量年輕人,成為網紅打卡地。正如童明所說,未來城市的競爭力已經從關注地標向整體環境轉變,即通過宜居生活系統來體現,“誰把15分鐘生活圈的整體環境營造到位,誰就能勝出”。
“裡”字頻頻進入
南京街巷名
從字義上看,“裡”字代表一個個封閉院落、小街巷,為何會成為新興商業體取名的香餑餑?這就要追溯一下“里”的歷史。
“戰國《逸周書·大聚》載:以國為邑,以邑為鄉,以鄉為閭。禍災相恤,資喪比服。五戶為伍,以首為長;十夫為什,以年為長。”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武黎嵩介紹,在漢代,社會結構分為郡縣鄉閭(里),里是最基層的單位。從《公羊傳》《水經注》等史料以及《張家山漢簡》《江陵鳳凰山漢簡》等出土文獻推測,在漢代,一個基層社區大概有400人,一個里也就七八十戶人家。
地名是人類歷史的一塊“活化石”。2023年12月,南京發現長幹古城的消息公之於世,被文人雅士不斷歌詠的長乾里,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同居長乾里,兩小無嫌猜”的長乾里,終於有了一個明確地標。南朝時期,閭里制度被應用於南京城的規劃,從而湧現出大量豐富的里巷名,包括鳳凰里、都亭里、蔣陵里,等等。
據南京地名專家王聿誠介紹,南京不少街巷名里都帶有“里”字,僅在秦淮區雙塘街道就有孝順里、鳴羊裡、高崗裡、來鳳裡等。
此外,南京還有仁孝里、匯文里、頌德里、復成里、鐘嵐里、培德里、上元里、久安里、三省里、燕歸里等。其中,三省里,北起北京西路,1931年,有三個軍官在此建宅,因這三人籍貫分別為雲南、安徽、河北三省,即取“吾日三省吾身”之意命名,同時也象徵他們來自三個省。值得一提的是,“熙南裡”並非承襲古地名,“熙”字,取自“甘熙故居”,“南”字,則取自甘熙故居所在“南捕廳”。
古老的“里”字
拓展出新的內涵
歷史上對“里”的運用,大多都集中在住宅社區和街道的名字上,寄託著美好的願景。如今,隨著熙南裡、瑞金里等文化街區更新重啟,“里”字代表的是開放式、文化型商業綜合體,既保留了老城的底蘊,又生發出新的活力。
“隨著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如今的人逛商場,不再只是為了購物,而是在享受‘逛’的過程。”業內專家分析,如今的商業街,已變得更多元、更立體,集街區、社區、購物中心為一體。這樣的新型城市空間在滿足人們基本的購物、吃喝玩樂等需求之外,必然驅使“逛”的內容不斷更迭升級。無論是熙南裡,還是宜悅里、瑞金里,這些新城市空間都融合了多元化的業態和功能,涵蓋工作、生活、商業、藝術、設計、時尚和文化等多個領域,“與其說是商場或商業中心,倒更像是‘景區’”。
在此背景之下,“里”字即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專家認為,“里”字源於傳統聚居單位、街巷,隱含“在此生活”“內部”“聚集”等多重含義,有著濃厚的社區屬性;以“里”字入名,即可暗示消費者,這裏不僅僅是一個消費場所,更是融合社交、休閒、文化的城市公共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