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每日商報
本欄目由本報與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聯合主辦
美容美髮誘導消費充值7000元 已被立案調查
杭州發佈2024年度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案例解碼
商報訊 (通訊員 姜曉霞 劉麗芳 記者 汪曉筠 製圖 裘昀)最近,杭州發佈了2024年度消費維權典型案例,涉及市場監管部門、“雙減”專班、公安部門、衛健部門等多部門介入的多起典型案例,本報聯合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開設“消費一點通·案例解碼”專欄,本期聚焦美容美髮行業,為大家帶來本次發佈的典型案例中的兩起進行解讀。
美容美髮誘導消費充值7000元 高新區(濱江)監管部門依法打擊
【案情簡介】 去年1月,杭州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接到舉報,反映某美容美髮有限公司在經營中虛構育發項目的銷售價格,使用欺騙性和誤導性語言向消費者推薦 7000元的充值套餐。區市場監管局於1月11日對此立案調查。
高新區(濱江)市場監管局調查發現,該公司在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使用了欺騙性、誤導性的語言,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同時,查明該公司使用過期化妝品,未建立進貨查驗記錄,違反了《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區市場監管局對該公司作出警告、罰款60000元,並沒收過期化妝品的行政處罰。該公司使用欺騙性、誤導性語言向消費者推薦充值的套餐。經區商務局責令改正後,該公司已在立案前退還消費者的充值款項,違法所得不予沒收。
【案例評析】 本案揭示了美容美髮行業中存在的價格欺詐、誘導充值和使用過期化妝品等問題,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區市場監管局、商務局嚴厲打擊違法行為,有效地保護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與選擇權。
臨平區重拳打擊美容美髮“職業閉店人”
妥善處置消費糾紛
【案情簡介】 去年4月起,臨平區3家美容美髮店在收取消費者充值后迅速閉店轉讓,引發200餘起消費糾紛,涉及3000余名消費者,預付資金超過200萬元。
臨平區商務局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展開調查,並對3家店鋪幕後實控人錢某開展調查詢問。錢某以開設經營美容美髮店為主業,但從未以正常手段穩定經營,而是通過“開店或收購店鋪-促銷吸取預付資金-轉移資金-閉 店”方式牟利,是業內典型的“職業閉店人”。錢某被查明通過促銷等手段吸引顧客充值,隨後迅速閉店或轉讓,預付資金去向不明。相關部門責令錢某妥善處理會員消費糾紛。經各部門共同努力,錢某遺留的相關店鋪大部分會員糾紛已得到妥善處置。
【案例評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一、二十二條規定,經營者決定停業或者遷移服務場所的,應提前30日告知消費者,消費者依法或合同約定,有權要求經營者繼續履行供應商品或者服務的義務,或者要求退還未消費的預付款餘額。本案中,錢某通過預收款方式吸引消費者充值,但未按約提供服務,反而迅速閉店轉讓,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錢某應在閉店前告知消費者停業事宜,及時退還預付款,並承擔相應違約責任。值得注意的是,錢某頻繁閉店,從未以正常手段穩定經營的行為涉嫌犯罪。